价值 ≠别人的评价
我们总把自身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
努力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它就是白费的,成果没有让别人接受,它就失去价值。
我突然间被震动一下,原来我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去做事,自己不是自己,都是为了别人,整个人活得很难受。
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可能完全地符合别人的喜好去做人做事。
事情要是放在别人身上,觉得很愚蠢,怎么会有一个这么按照别人眼光做事的人,那么在意别人态度的人?恰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既然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不妨把评价标准从别人身上拿回来。
你做事是因为这件事应该做,并且对自己有帮助,而不是只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们要想明白是为自己而活,应该评价这件事是否该做的主体应该是自己,我觉得它该做而去做,而不是一味的获得别人的认可。
这样才能戒掉无谓的抱怨,没有期待,没有抱怨。
不公平的待遇
会因为不公平待遇而抱怨,明明自己做了那么多,加班加点的,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自己付出很多的努力,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归功于小升初补习。
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有一些不满,甚至是埋怨都很正常。但是更好的选择应该是接受这种所谓的“不公平”。
想必大部分人也有过,自己并没有太努力却得到了不错结果的经历。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抱怨过不公平呢?
既然你经历过所谓的好运,那么也应该试着容纳坏运气的存在。
我们既然能容纳自己获得好运气,为什么不能容纳坏运气呢?
多想着自己经历过的好运,会让我们更能接受坏运气,心平气和,不再感到不公平。
设置提醒弹窗
负能量会传染,而且这力量不容小觑。
我们面对周遭的人在不停地负能量讨论事情时,应该给自己提个醒,我又要抱怨了。设置提醒弹窗,屏蔽他们的负能量。
我们很多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如果你不设置这么一个提醒机制,这种抱怨只会越演越烈。
那些抱怨的人,其实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甚至很“享受”扮演自己所创造的抱怨的形象,即便在外人看来那对自己的进步并没有任何好处。
最好的方法是,离开现场,自己一个人待着,警惕负能量的“传染”。
对时间的抱怨
成为家长后,时间被严重压缩,分给家庭,孩子的时间过多,没办法好好学习,好好自我提升,从而舍不住地抱怨。
我们总过分地注重自己的“失去”,而看不到自己的“得到”,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这期间的快乐,我们被忽略了。凡事总是有得有失,我们应该看到其中的利弊。
而这个时候,我们正可以用来提高自己的效率。
有了孩子以后,你不得不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这其实也是间接逼迫你去认清自己的生活。
但不论如何,都不应该抱怨,尤其是做父母的。不然这种负面的习惯,一定会非常快地“遗传”给你的孩子。估计没有谁希望孩子得到这种“遗传”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只会受别人的影响,但其实我们也会不停地自我影响和进化。
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在没有任何人和你抱怨的情况下,你自说自话地不停抱怨,马上你就会陷入到这种恶性循环,并且不断地让自己越陷越深。
这种情况的确很可怕。就好比得病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得病了却不自知,并且让病情肆意恶化。
如果有人提醒你现在正处于抱怨的状态,不要反感,不要抵触。
你要做的是马上醒过来,发现自己原来已经陷得这么深。
总以为自己会受别人影响,谁不知自己也在影响着别人呢?
警惕自己有没有散播“负能量”,如果有别人提醒自己,不要生气,应该庆幸,我又再一次陷入抱怨的陷阱,从而打起精神,马上清醒过来。
把别人的认可当做赠送
过分看中别人的认可,让我们做事束手束脚的,感觉付出很多,得不到认可就会浑身难受,一阵憋屈。
不如把别人的认可当做额外赠送。
我们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老师的认可只是额外赠送的。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领导的认可也是额外赠送的。
如果这能调整心态,想必很多不必要的纠结都会自然消失,你也能更加集中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常常这样想之后,我们会更用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会有抱怨的情结。
就像我们这里有句话“读自己书众人爱,赌自己钱众人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把别人的喜欢,赞赏当做额外奖励。
参考资料:《财富自由之路》
彻底戒掉你的抱怨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