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满清复杂时期的接盘侠,她也是大清最后一位精明人。之所以能和汉初的吕雉并称,就是因为慈禧确实为晚清解决了几个大难题,让所有人心甘情愿的臣服。
她把权谋之术玩成一朵花,凭自己能力强行为大清续命五十年。
1862年,西太后慈禧和东太后慈安垂帘听政,东太后生性淡薄,对权力的欲望不大,但慈禧在咸丰晚年就被皇帝手把手教会怎么批奏折。
当初慈禧简直是瞪着眼看着肃顺嚣张跋扈,过后怎么会容忍还有人在自己头上拉屎放屁。
慈禧垂帘需要解决的不仅有西方列强入侵的危险,而且还有如何划分满洲权贵的利益矛盾。再有就是汉族文官的权利分配。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对湘军集团崛起势头的压制和制衡。
要想弄清慈禧是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先要捋顺满清统治者对汉人的权利定位。通过这条脉络才能理解湘军崛起对满清统治的打击有多厉害,也能明白慈禧的手段到底有多精明。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开始到同治时代,对汉人政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开国到康熙帝时期是第一段,也是汉人被奴化的阶段。
从雍正到咸丰时期可以定型为高级打工仔合伙时代。最后一个阶段是同治以后的满汉分离,互相竞争互相制衡的的时代。
从后金到康熙,满清最出名的汉臣莫过于范文程和洪承畴。以及其它没有参与核心权力的陈庭敬,高士奇等汉族名臣。范文程,沈阳人,据说是北宋范文正的后代。
在18岁的时候考中秀才,那时还属于明朝万历年间。三年后,努尔哈赤吞并抚顺,范文程主动投靠后金,后来就给努尔哈赤当狗头军师。
到皇太极时,范文程已经为满清立下赫赫功劳。并在1636年被皇太极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堪比康熙时南书房,雍正军机处。
但满清初期的权力核心是满洲八旗,直接点就是掌握八旗的各亲王贝勒。所以就算范文程已经做到文臣顶尖的还是得不到八旗贵胄尊重。
努尔哈赤在辽东可是混了不少年。早就见过大明朝汉臣到底是怎样一群货色。虽然也重用范文程,但压根也没当他们是个什么天才对待。平常动不动就把范文程骂的不敢回家。
努尔哈赤的儿子豫亲王多铎看上范文程妻子,连个场面话也没多说,直接派人强抢回家,气的范文程找皇太极理论,结果也没把多铎怎么着,只不过给范文程象征性赔了几两银子。
也就是说,从满清奠基开始已经为汉人定下基本格调。今天你投靠我,不是我们大清需要你,是你走投无路,我们大清赏你一碗饭吃。
别每天没事瞎琢磨有的没的东西。要想吃饱饭,必须拿命去拼,努力争取一个奴才的身份。
范文程包括为满清打下半个江南的洪承畴无一例外,全部入了满清的汉八旗。成了满清皇室的包衣奴才。
在这些人眼里或许还会沾沾自喜,因为他们好歹有个身份。等到满清入关,想要这个身份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
从地位来说,满洲八旗大于蒙古八旗,而汉八旗排名最末。在满清贵胄眼里,八旗子弟才有资格自称奴才,其他人坚决不能用奴才这俩字。
比如康熙时的李光地,有一次给康熙上奏折,冒用奴才自称,随即被康熙破口大骂,你小子有什么资格敢冒用我皇家专属称谓。
这就是信任和任用的态度问题。
李光地是康熙时期的老人,地位堪比宰相,这样的人尚且得不到康熙的信任,其他汉臣更是连权利的核心都没走进去过。
比如名相陈庭敬。最光荣的职业是给康熙当了几天老师,到后来成为宰相也只能干些修纂明史等文教类工作。治国秉政还是算了,因为康熙有明珠索额图。更不用提高士奇这样的文学弄臣。
这些汉臣只需要把康熙哄高兴就行,国家大事不是尔等能参与的,这是康熙的原话。
到了雍正皇帝,这位皇帝才是真正有格局的皇帝,他不在局限自己满人身份,而是真正把天下人当做自己的子民。所以在他手里才真正有了对汉臣的抬举。
比如张廷玉,发迹于康熙,直到雍正时期才成为满清最信重 的汉族大臣。并且汉人已经可以组成一股势力与满洲权贵抗衡。雍正的心态来源于自己的改革规划。
雍正要进行官僚改革,也要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执行官绅一体纳粮。这种改革不仅把满洲亲贵得罪死死的,而且也把基层士绅土豪得罪。
结果就是,满洲亲贵大部分人心思彻底倒向争权失败的八阿哥廉亲王。这群人在各个衙门抓着印戳子。是六部掌权的扛把子。
雍正的圣旨曾经出不了乾清宫。而当时六部具体干事的都是汉人。迫不得已,雍正只能拉拢文臣汉官与这些亲贵争权夺利。
张廷玉的张党和鄂尔泰的鄂党制衡多年,直到乾隆才彻底摆平。乾隆执政很大程度是为了缓和皇室与满清权贵的关系。为此赦免一部分斗争失败的叔叔们,为自己积累人望。
乾隆并不认同父亲雍正的很多改革主张,他努力想延续以满制汉的传统。把汉臣重新打入奴才的行列,田文静,李卫等雍正的模范总督差点被乾隆刨了祖坟。
但已经成为职业经理的汉臣并不愿意为了奴才的身份而卑躬屈膝。虽然他们也满足于乾隆新政策。但要把到手的地位再拱手让给八旗主子。汉臣也是憋着一股劲,暗地里给乾隆使绊子。
张廷玉是唯一入享太庙的汉族文官,但这是雍正给乾隆的遗诏所规定,并不是乾隆的本意。张廷玉晚年被乾隆百般折辱差点无法善终。针对汉人的文字狱,在乾隆皇帝是最多的。也是最残酷的。
康熙的文字狱大部分还算有些真凭实据,杀人最狠的也有一部分是鳌拜等权相自作主张。但乾隆时期完全就是赤裸裸的栽赃陷害,无辜牵连的人数不胜数。
但汉族官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拉拢满洲亲贵,甚至鼓动一些失势的亲贵举行政变,力图威逼乾隆改变立场。比如乾隆初年的弘皙案,所依据的就是嫡系秩序为借口。意图废了乾隆。弘皙是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
虽然乾隆提前平定了几次政变,庄亲王胤禄。怡亲王弘晓这些和汉臣交好的贵胄纷纷退出权力中枢。甚至为了抬高自己,故意对民间诽谤雍正的知识分子网开一面,美其名曰,不以民间妄言入罪。
但乾隆也不敢再轻易制裁汉族官僚。汉人官僚高级打工仔的地位在乾隆时期彻底定型,但这个群体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兵权。
因为所有掌握兵权的汉人都被吸纳入八旗。也就是说先做奴才,身份得到满洲权贵的认同,然后才有可能去各省当提督。至于核心战力八旗军,那是满蒙贵族的专利。想都不用想。
汉族文官体系和武官体系压根不是一个路数。加上大清的皇帝们也不是一味的靠武力打压,以多尔衮和顺治为入关的第一代核心,他们主动接纳了孔孟儒家学说。把汉人命脉紧紧捏在手里,
你可以不投靠我大清,但你不能不读孔子的知识。否则你连读书都不配。怎么跟我谈正统不正统。
到了康熙更进一步,直接祭拜明孝陵,把大清入侵说成给大明报仇。算是表面上给了大明遗老遗少一颗甜枣。
把民间对大明正统的概念转移到大清。尤其是乾隆刻意把洪承畴等降清的明朝官员打入贰臣传。建立正统的儒家道德秩序。不怕读书人不来当大清的官。
乾隆时期最出名的汉人首推刘统勋。也就是刘罗锅他老爹。主持军机处。为了给乾隆卖命,刘统勋累死在上朝的半道上。算是乾隆为了安抚汉人特意提拔起来的一个形象代表。
剩下的几十年大部分被满洲亲贵把持。小舅子傅恒和贪官和珅主宰了乾隆近四十年朝堂。
经历二百年整顿,汉人就像身居牢笼,始终上不去也下不来,卡在中间成了半吊子权臣。一来摆脱不了儒家学说的束缚,也没机会用武装暴力来加持文官整体地位。
所以同治以前的汉人官僚只有一条腿走路,也只能称之为高级打工仔。
慈禧接手朝政时,满清核心权利有了很大的变数,肃顺这个角色有点类似雍正,但雍正的威势和权利远不是肃顺可以相比的。所以他的下场实际上是满清权贵最惨的,作为政敌的慈禧有大把政治资源可以拉拢。
慈禧,1852年入宫,他出生于满洲八旗低等官僚家庭。入宫也仅仅是个贵人,离皇后的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慈禧政治起步点可以说是最低的,但架不住运气实在爆棚。
先是生了咸丰唯一的儿子,紧接着肃顺把人全得罪光,让慈禧捡了大漏。慈禧上位不止有恭亲王奕䜣的相助,实际上当时皇族都有心思摆平肃顺,包括慈安太后背后的满洲贵胄。
还有被肃顺赶出中枢的僧格林沁等满蒙军方以及文祥等汉族官僚首脑。正因为这些势力都被慈禧聚拢到一块,才让新崛起的曾国藩投鼠忌器,不敢轻易的为肃顺说话。
僧格林沁战死沙场,大清枪杆子彻底玩废,湘军失去制衡,最重要的钱袋子也被曾国藩揽在手里。慈禧垂帘以后最发愁的也只能是曾国藩。不过当务之急还有比湘军更棘手的问题,
以奕䜣为首的皇族和满清贵胄选择帮助慈禧可不是为了给慈禧抬轿子,他们的背后都有一群人嗷嗷待哺,等待慈禧怎样分享胜利果实。
恭亲王奕䜣成了首席议政王大臣,并领衔军机处,担任宗人府宗令,另外兼职神机营。可以说是摘了最大桃子的一个人。
但慈禧可不愿意看着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了孤立奕䜣。慈禧把亲妹妹嫁给醇亲王奕譞。把娘家侄女嫁给载漪。并拉拢没落的满清贵族进入中枢。如庆亲王奕劻等人。
顺便大力抬举文祥翁同龢等汉族官僚。没几年,奕䜣又一次被慈禧排挤出中枢,长期不被启用。
等到慈安死后,慈禧终于坐稳了太后的位置。接下来要面对的才是最棘手的心腹大患,湘军集团。
为了稳住湘军,慈禧从道德层面对曾国藩等首脑力捧。把勋国柱石的巨大牌匾往曾国藩家里一挂。也就把曾国藩彻底盯死在臣子的位置上。顺便饶恕了曾国荃擅自私藏天平天国宝藏的罪名。算是给曾国藩一个面子。
再利用曾国藩儒家圣徒的身份,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灌输到湘军每个官僚脑子里。你儒家不是讲究忠臣孝子吗,看你曾国藩敢不敢冒险。
第二步就是分化湘军集团,大力提拔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湘军首脑人物。鼓励李鸿章左宗棠自立,整体策略上扶持淮军和楚军,打击湘军。为了平衡,故意挑起曾国藩和左宗棠的矛盾。
第三步为防止湘军实力坐大,不断给江南官场掺沙子,抢功劳。把官文安插在湖广当总督。把沈葆桢安插在湘军做眼线。
重新组建绿营八旗,把原来江南江北大营打烂的部队全部沿南京一线排兵布阵监督湘军。加上驻守镇江的老将冯子才一起出兵,逐步把曾国藩逼入绝境。
本来无意称王的曾国藩为了自保,只能上奏慈禧,统一裁撤湘军。
为了安抚湘军,慈禧大气的封曾国藩为侯爵,顺便允许湘军把自己坑蒙强截来的财富带回家。湘军被慈禧彻底肢解。这个老佛爷也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湖南湘军
以曾国藩为首脑的湘军虽然被解散,但湘军出身的头面人物却并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南彻底送给慈禧。
曾国藩把自己的嫡系幕僚一个个都推荐出去做官。晚清甚至出现,天下督抚三分之二都出自于曾府的盛况。湖南人彻底压制住满蒙官僚。
尤其在江南这个地界,再也容不得外人插手,这是湘军的底线,就算被慈禧重用的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也坚持维护这一条底线。
对于慈禧来说,湘军可能没了造反的念头,但划地割据成了改变不了的事实。内部的角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