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挺有意思的,分享如下:
背景是前段时间阿里巴巴推出首家无人超市的消息,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大妈,对话如下:
记者: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您怎么看?
大妈:超市都没人了,还不关门干嘛?
记者:大妈,无人超市不是说没有人的意思,而是说超市没有收银员等员工了。
大妈:那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啊,哎,就你们这个语言水平,还当记者呢?
记者:是是,大妈说得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大妈,你对这种新兴的超市有什么看法呢?
大妈:超市不用雇员工了,那公司会不会更便宜了?
记者:这个。。。这个我们暂时还没有了解到。
大妈:你说你们记者真是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啥?不就是价格还有是否是假货了。超市有没有员工,关我什么事情?
记者:大妈,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广将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弄个无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了?每天弄些专门裁剪底层员工的玩意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
记者:大妈,你是不是对马云有意见?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们无聊的记者有意见。问问题从来问不到点子上。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的是幸福的改变。你说这个不但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许多的烦恼,这才是你们记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记者:........
以上对话惊爆吧,我都感觉大妈是某个资深的科技人士或是商业人士的化身了,把那些想要夸大解读的记者问的哑口无言的。
让我们回头来看一下大妈的观点:
一、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什么?
新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是看价格、购物时的便捷还有放心,而并非通过什么方式购买东西。Like:网购,它的兴起是因为价格低、省时间,而非因为它cool。
二、这种无人超市是否能成功,在于价格。
如果没有售货员或其他管理人员,顾客可能损坏货物或偷窃,导致价格还会增加。
现在很多情况下,记者混淆了技术在目的和手段之间应有的位置。
技术是手段,而 不是目的,搞不清这个关系,就会为了技术而研发技术。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一个需求可能是刚需,但是对这个需求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刚需。譬如购物是刚需,但无人超市未必是,尽管它是新的概念。
在上面的对话中,最后记者说了一句话:看来您还是不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在论战中,这样的话往往是败下阵之前说的话,类似的话还有“你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和你说了你也不懂”等等。
所以说什么时候该采用自动化?什么时候根本不需要,有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技术的因素。
爱迪生发明了自动投票机来国会推广,后来发现根本没有用。这就解释了这个世界不仅需要技术,而且技术需要有用,有市场。这对于后来爱迪生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转换为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想对于爱迪生、贝尔、西门子等人,他们都不是为了发明而发明,而是因为通过发明解决了人类的现实问题而被人类歌功颂德的。
最后,我们应该记住:
改变本身不是目的,因为有好的改变和坏的改变,搞好才是目的。
真理就是在经验面前站得住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