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质概述:小儿体质受禀于先天,培养于后天,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与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正确认识体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体现治病求本的原则,而且可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未病先防。
从《内经》开始即有了对体质的认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主要类型。体质一词历代中医文献中称谓不一,有气质、气体、素质、体质等不同名称,直至叶天士、华岫云才始称体质。
2、 小儿体质的特点
《千金要方》指出: “惟小儿气质微弱。”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这些研究认为小儿体质有“血少、气弱、脾胃嫩弱、真气不足”的特点。
我国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 “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北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小儿纯阳,无须益火”,这些观点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的体质特点。
明代万全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的特点。
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总结:中医对小儿体质归纳如下:
(1)小儿为“纯阳之体”(解读:纯阳之体不代表宝宝只有热没有寒证,是描述宝宝具有欣欣向上的生长发育之势,我们只有保护好和利用好这个特性才能让宝宝维持这样的良性体质);
(2)“稚阴稚阳”之体(解读:宝宝整体还是很弱小,虽说有很顽强的生长特性,但是整体五脏六腑功能还是比较弱小,容易感受外邪或内在因素而导致发病);
(3)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的特点(解读:从五脏六腑来讲,宝宝整体来说,肺脾肾功能是比较弱小或低下,所以临床上极易出现外感发热咳嗽、消化不良或生长发育不正常,相对来说心、肝功能容易形成气机郁滞进而表现为热证,类似功能过盛表现)。
3、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
由于子女来自于父母,禀受于先天,即父母的生殖之精相合,形成胚胎,并在母体内经过气血的滋养而不断发育,从而形成个体。包括父母的素质,父母的血缘,父母育子的年龄,怀孕时养胎护胎状况,怀孕时疾病及用药情况等。因此,先天禀赋是决定与影响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根据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对后代产生重要影响。
(2)后天环境因素
(1)地理气候:地域有南北高低之分,气候有寒凉刚燥和温暖潮湿之异,奉养有膏梁藜藿之区别。不同地域的人,受水土质量、微量元素等长期影响,各个地域生活的人群形成不同的体质特点。
(2)社会环境、精神情志:人处于社会之中,其精神情志、脏腑气血经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人的体质状态与社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3)饮食调养:由于父母溺爱宠惯,以及对小儿养护知识的缺乏,不辨小儿体质,不分年龄阶段,饮食结构不合理,滥用营养保健品,造成营养不均衡,或发为疳证。有的小儿零食不离口,嗜食辛辣厚味食品或嗜食冷饮,久则损伤胃阴,形成易患病的体质。
(4)疾病的因素:许多疾病日久可以改变人的体质。小儿常见病如厌食、反复感冒、肥胖、腹泻等多种疾病,如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经常可见小儿体质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更易患上述疾病。
(5)医源性因素:很多家长,了解一些医疗常识,在孩子生病时,就自己给孩子服药,不见好转或已恶化,才来就医,此时,疾病已产生变证,小儿的体质也受到了伤害。还有由于医生诊疗不当,不分寒热,妄投攻下,温补药,久治不愈,迁延伤正。临床上不分寒热虚实滥用苦寒攻下或温腻补益药品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用药不当极易引起小儿体质的变化
4、养护特点:随着小儿体质研究的进展,体质因素在中医儿科诊断、日常养护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针对小儿体质的特点,在养护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A、未病先防:
(1)小儿体质的形成,先天禀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儿的体质保健,首先要从父母做起。在孕前,父母应该针对自己体质的偏颇进行体质调养,为胎儿体质的健康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2)小儿的日常生活调养也非常重要。
“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这句育儿警语是古医家针对小儿“纯阳”“稚阴稚阳”及“脾常不足”“胃小且脆,容物不多”的体质特点,针对世俗育儿常暖衣饱食之流弊提出来的。过饱可伤脾胃而变生百病,过暖可助使“纯阳”之体阳气更亢,消耗阴液,且过暖易使小儿易出汗而感冒。
小儿体质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用药也要特别注意。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定,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触外邪而致病。用药要慎重,有毒、性味猛烈的中药尽量不用或少用; 苦寒之品慎用。
(3)《黄帝内经》中有“上工治未病”和“未病先防”之说,提出了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我们应根据小儿不同体质特点,运用中医药浴、针灸、按摩、饮食、情志等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调理机体,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
B、既病早治: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体质决定治疗原则、治疗大法、用药的剂量及治疗的宜忌,所以治疗时必须正确地处理体质与病证的关系。
C、食疗:中医饮食养生学说历来重视物我相适,也就是说食物的性味应与人之脏腑阴阳盛衰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简而言之:小儿饮食调养的原则可归纳为:平补阴阳,食谱广泛,清淡营养,忌食过冷、过热、过辛、过燥、过苦、过酸、过腻之品。吃饭时要使小儿精神愉快,选择营养好、易消化、具有一定色香味的食物,并定时进餐。
D、预防保健:注意婴幼儿的清洁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起居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加强体育锻炼,小儿锻炼方式应该随年龄增进而循序渐进,婴儿可作婴儿操(被动体操),小儿可适当做户外活动和游戏,主要利用新鲜空气和日光,并进行水浴和体育锻炼。定期对小儿进行健康检查,最好3个月检查一次,以了解小儿生长发育及疾病情况,及时进行管理和矫正。
(1)小儿体质调理的对象是小儿未病或病后的体质状态,也就是小儿处在“未病”或“欲病”及“病初愈”阶段,因此要运用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学说,再根据临床收集的情况进行分型,拟出调理方案。
(2)小儿体质调理是一个平衡阴阳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体质调理,都要注意“以平为期”,惟恐矫枉过正,造成新的偏颇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