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莺
图/网络
读&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在别人写的故事里,是否也有你的影子......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
女孩子早熟,好像是一个不变的定理。小小年纪便有“情愫”产生,我们也许并不知道那是爱情,可是我们从某个时间开始,便很想见到某一个人,那些除了爸爸、哥哥以外的男生,很多时候就是远远地看着,有些时候甚至会心跳加速,脸蛋通红。
刚开始,我们只是远远地看着,大胆的可以正大光明地向他表达;不大胆的,也许就天天盼望着他有一天会过来跟我们表白。或者都不是,我们便开始有注重自己言行打扮的小心思,企望他能够注意到我们。是的,只要他注意到。
还记得自己第一个喜欢的人吗?回想一下吧,就是那种感觉。如果没有了那种感觉,人生似乎少了点在平静的午后可以拿出来咀嚼的小茶点,那种嚼起来一阵甜,一阵酸的小茶点,例如腌制好的李子干。
对于这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书描述得细致、生动和凄美。只是,这份凄美里还有很多的孤寂。
看书也好,看电影也好,我们很多时候都把自己当作是书中主人翁,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自己的影子。我先生说,这叫“代入感”。如果一部作品,不能让你产生代入感,那它不足以让你记住它,更不足以让你为它而写文章了。对于“代入感”,我在我的儿童班上深有体会的。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我总会把故事里的人物换成其中一两个小朋友,这样他们的注意力会更专注些。因为他们觉得故事里讲的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一个虚拟的故事。其实故事还是虚拟的,只是有了这种代入感把他们给牵引至那种情景当下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也牵引到那种情景下,像电影回放一样,看见了以前的自己。
单恋是凄美的,也是痛苦的。
书中的女主人翁,从情愫的产生到她死的那一刻,尽管中间是有了和这个人度过的数个如胶如漆的夜晚,尽管她怀了他的孩子,还独立抚养到9岁,可是实际上,她一次都没有跟他有过爱的互动。没有互动的爱,在自己编织的虚幻当中,一头是深深的无望,另一头是自欺欺人的希望,总觉得有一天会有奇迹发生。可是,如果真的是有奇迹发生,那也许早就该发生了吧?
有一部电影叫He is not that into you,真的给无数颗暖乎乎的心注入了冷水。
“如果那个人不来找你,那代表他并不那么喜欢你。”
对于这样的话,现在的我看来,是多么正确的!而我也有过像这位女主人翁的傻劲儿,当时的我,也会抱着幻想,“也许我的那一位是个例外呢!”
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知道他不会是个例外,只是在没有遇到那个能让我们勇敢地跟他say goodbye的人之前,我们只是想“先这样吧,反正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想了。”
书中的女人翁句句都是在诉说着,“我爱你,我倾注了全部的生命来爱你。”可是,这样的爱,是单方的,是独角戏。这份爱,给了一个无法跟她演对手戏的人。而她还不允许自己表现得气急败坏,因为她想在他面前呈现出完美的一面,特别是和别的女人不一样的一面。
我们以为我们很爱一个人是倾注了一切,别的人都不想,只想他一个,哪怕他只是个若有若无的存在。如果这样一种爱是健康的,有机的关系,我们应该是快乐的。可是,往往这样的爱让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得不到这个人的反馈。爱情,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顶多是一场虚空,只有那颗时不时会一颤一颤的心是真实的。
当我们经历过那种傻傻的爱别人的劲头,在遇上那个不管怎样都肯与我们演对手戏的人,我们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爱别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关系是让自己舒服和快乐的。如果和某个人在一起,你不需要有小心思要他留意到你,也不需要想着要和别的女人不一样,你就是你,便是他最爱,那这种关系便是正面的了。
说起来很戏剧化,我和我先生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正是我以前经过都会心颤一下的地方。那个地方有回忆,当然是和那位缺席了的对手。在被我先生拉着手走过马路的那瞬间,我回头看了看那个我曾经等待着光亮的窗户,我知道,那扇窗再亮再暗都毫无意义了。在我的世界里,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在那里我看见了光,也看见了,我学会爱别人的那个样子。
作者:夜莺
(原名:黄华珍, 英文名:Louisa Huang)
灵动写作导师
资深留学顾问
逸芳宇女子家园《阿纳丝塔夏》线上读书会发起人
夜莺的灵动写作课,结合神秘的曼陀罗彩绘和书写梳理,达到自我认识、接纳、重塑自我的过程。利用“好玩”的五感手段,刺激人的“情感爆破点”,写出发自内心的文字。她可以把你带入属于你的那个世界,采集属于你的珍珠。
-*心灵成长.跨界艺术.灵性.服务* -
公众号ID:Nightingale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