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搜狐 韦小宝
知乎上其实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有个回答点赞特别高。他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有个女生告诉我,每次和男朋友吵架了伤心了难过了不怕没去处,油门一蹬四处晃荡,哭一场可以撑半年,然后补个妆回去,厚着脸皮嬉皮笑脸地继续把游戏玩下去。
是啊,活着好累啊,每天扮演各种角色忍着脾气面对各种人,不断给自己灌输“成熟”“高情商”的行为准则。
如果是一个男人,他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朋友眼里的成功人士,可是只有在车里的时候是他自己。一个幽暗狭小的空间,一支忽明忽暗的香烟,晚上fm主持人轻飘飘的话语,才会让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这两个字。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小时候,我们那个城市进驻了第一家肯德基。我爸带我去尝鲜。他给我买了汉堡,薯条,橙汁。作为一个小朋友,这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当然,我也不是白眼狼,还是拿着薯条给爸爸说,您尝一下,可好吃了。
我爸只是慈祥地看着我说,我不饿,你吃就行了。但一到家,他就热了两个馒头,把昨晚的剩饭吃了。
他是饿的。只是他作为父亲的身份,没办法让他去争夺属于我的薯条。
曾经有张动图流传很广,在日本地铁里,有一个男生,坐在那里啃着面包,强忍着委屈,眼泪似乎就要夺眶而出。谁也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但那份心酸,每个人都理解。谁身后都有一堆不可说的故事。但他的那身打扮,给他定位了一个体面的身份。这个身份,让他除了忍住不哭,毫无办法。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台词,马蒂尔德问,生活是一直这么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里昂说,一直如此。
成年的代价就是会失去自我,因为,我们只能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车里,打开车门走出去,就必须得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
以前看过一个热门微博: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不容易在,你明明知道,真正的自己,早就被这些社会身份包装到被遗弃,甚至埋葬。但你却没有退路,没有第二个选择,你只能哭着爬着把那些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可每个人,无论爬得多辛苦,演得多艰难,内心深处,还都会有一个微弱到快熄灭的声音,不停地拷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身在红尘的体验,还是看破红尘的顿悟。山的那头,到底有什么?我们只有爬过去才知道。
我特别喜欢一首歌《What’ up》有句歌词:25年的人生就这样过去了,我仍要努力去翻越那希望的高山,为了让人生有意义。
我不想说,泥沼总会过去,星辰大海在向你招手。甚至,我都不觉得吃苦是有必要的。但是,找到生活的意义的时刻,恰恰是在,当你熬过去,撑下去后,可以用上帝视角去审视当年那个奋斗到呲牙列嘴的自己的时候。
人生就真的像爬山一样。山脚下的我们,就是小时候,天真无邪,井底之蛙。爬到半山腰才发现,体力费光,下山已经没有路,还恐高不敢回头看;往上爬,手脚并用都不见得能再挪一步。但是能爬过去的,就是那些,能挺住的人。
挺住,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