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八佾篇第八则。
1、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傅佩荣译文
子夏请教说:“‘笑眯眯的脸真好看,滴溜溜的眼真漂亮,白色的衣服就已经光彩耀目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时,最后才上白色。”子夏接着说:“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孔子说:“能够带给我启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论语中不少引用诗经之处,看来,通过诗经可以印证很多儒家的思想。子夏引用的诗句,是说一个美人,先自有其美好的笑容和黑白分明的眼睛,再在这样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加以缤纷的装饰。我想,子夏并非不懂这字面的意义,只是想问这样的先后顺序是何原因。夫子用绘画时先有素底、然后施五彩的道理类比。子夏马上能推论到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问夫子,是不是也应该先有仁义的本质,在本质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礼。夫子强调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也通过“与其奢也,宁俭”等说法指出在形式与本质之间,本质更为重要。子夏的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夫子称赞子夏。
我们回顾一下,同样是“始可与言诗已矣”的赞扬,学而篇中子贡也曾得到。不过子贡是先从别的言语受到点拨窥得道理后,用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言语总结自己受教感悟。子夏却是能从诗经文本出发、通过夫子点拨,发散到儒家之道。
4、弘丹学习心得
《诗经》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读起来很美。当我们读这首诗时,我们要关注描述的顺序。作者先写姑娘本身的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最后再描写姑娘穿的衣服。这首诗强调的是姑娘本身的美,服饰只是点缀。而我们现代人观察一位姑娘,很容易先观察姑娘穿的是什么衣服,再去关注姑娘的脸蛋,身材,而姑娘的眼睛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我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一个人的眼睛和神情,说不定能够发现更多内在的东西。
姑娘本身已经很美了,穿着白色的衣服就已经光彩耀目了,白色的衣服反而更能衬托女子的美貌。
这段话孔子用白色来比喻礼,礼像白色一样,是为了展现原有的美质。白色衬托出五颜六色的炫目,礼体现人真诚的情感和“仁”。子夏由诗经联想到礼仪,受到孔子的称赞。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先关注礼仪的外在形式,而容易忽略礼仪的本质,会为了礼仪而表演。就拿婚礼为例,婚礼是人生中的大礼,人们的关注点往往会集中在婚车用的是什么品牌的车,有多少辆婚车,婚礼在什么档次的酒店举行,有多少桌等等外在的东西,人们茶余饭后谈论婚礼的细节也是这样的内容,而忽略了婚礼的本质以及新郎新娘本身。因此,婚礼很容易变成攀比的工具,新郎新娘也容易变成表演的傀儡。
5、都市隐居人解读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诗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是诗经中描绘美人的经典句子,但后一句“素以为绚兮”,三句相连则在诗经中没有发现。而绘事后素有两种解释,一是绘画时先画彩色,再用粉白线条勾勒,二是先画粉色后用五彩。不过从女孩子化妆的过程来看,上粉底应该在前,画画时应该也是先选素洁的纸张,所以这里用第二种解释。钱穆先生用了第一种解释,但本质是一样的,从后文子夏和孔子的对话来看,这句话都是表示忠信的本质是礼的基础,就像中国人眼中的美女都要有雪白细腻的皮肤一样,雪白的皮肤能够分外承托美女五官之美,而礼也要有忠信的本质来承托,一个不忠不信的人再讲究礼,也只是显得虚伪做作,让人不相信礼。
从这段里也可以看出孔门弟子读诗经,必定要联系到对礼的理解。
这段话的解释是: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有素粉让美貌更加绚丽,这三句诗该怎么理解?”孔子说:“你看女子画眉毛和唇线之前都要先打粉底。”子夏说:“那是不是说礼是在忠信的本质之后再讲究的事情?”孔子说:“卜商(就是子夏)这下引开我的话头了,像他这样,就可以开始和他讨论诗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