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语言暴力?当大多数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往往当机立断、本能地脱口而出,不可能!我从来没有跟什么人红过脸,也从来没有给过谁难堪……是的,我也一直这么认为,觉得没有和他人发生过什么言语冲突,我就不存在语言暴力的问题。
可是,借用圣雄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思考一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基于人性的爱呢?是否依照爱的原则来谈话和聆听呢?
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个我感悟到的检测自己是否遵循非暴力原则生活的一个小窍门,如果你时时刻刻都感到非常爱自己,并且厚颜无耻地爱着这个世界,而不是玻璃心似的容易被他人的一言一行所困扰,那么你就可以说自己具备了非暴力生活的基础。只有热爱自己的人,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世界,热爱生活。
心理学家赖佩霞,在一次演讲中说,她的丈夫,是全世界最爱自己的人。这话一说出来台下哄堂大笑。对于鼓吹“无私”的中国人来说,这近乎贬义。但赖佩霞是发自内心、充满欣悦地说的,他的丈夫肌肤健康,虽然已入中年,但气质非常阳光。赖佩霞说:他精心挑选每一份食物,照顾自己的身体。赖佩霞在这份感情中被滋养,进而也帮助了很多人。
同样美学家蒋勋也认为,你能够爱他人,首先是你能够爱自己,你必须能够活出一个完整的自我,你的生命才足以去担负他人的生命。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对待他人的方式。一个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的人,往往倾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可避免地处在内在的分裂与不满当中。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人们必然会选择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内心的平衡。而这种用暴力维护平衡的方式有时也会打着团队、爱家、爱国等等幌子。
譬如一个幸福的妈妈,她很可能面对熊孩子调皮的举动,表现得更为包容和体谅,觉得这就是孩子们常犯的错误。而一个内心焦虑的妈妈,她很可能比孩子更经不起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使不用语言责备孩子,但她眼神中流露出的紧张、惶恐,时不时地催促询问,也必将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在她身边感到烦闷压抑,甚或怀疑自己,丧失面对挑战的勇气。
因而,非暴力沟通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能抛弃的权宜之计。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听话的强者障人耳目的工具。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理解、尊重、欣赏、感恩和慈悲主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