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来咨询我,说孩子在幼儿园调皮捣蛋,不听话,感到十分的头疼。
过来寻求帮助想问一下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管教孩子。
小孩子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因为你没办法判定他是因为什么问题造成这样的,尤其是小孩子,没有办法表达描述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多都是成人的预判,假设。
假设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在幼儿园犯错误了,这本身就会激起家长的焦虑,往往造成的结果就是事实的真相往往会被忽略,或者说真相变的不在重要了,再说白一点就是孩子针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变的不重要了。“孩子被忽略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些口号就是不要忽略孩子,家长常常想,我对孩子很关心,我不会忽略孩子的,可是,这个忽略不仅仅是忽略生活中对他的照顾的问题,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忽略了他在生活中的事件,细节,和感受。
而这种细节和感受的忽略才是最致命的。
长期被忽略感受的孩子会变的没有安全感,无助甚至会产生自闭的现象。举个例子,有两个小朋友,A孩子手里拿着一根带钉子的木棒,B小朋友看到了,感觉很危险,把A小朋友手里的棍子夺了过来,并仍到了远处。就在扔棍子的时候,不小心钉子蹭破了A小朋友的脸。A小朋友就哭了起来,哭声引来了家长。家长对B小朋友不停的指责,B小朋友的家长也过来了,看到这个情景没有问原因,开始跟A小朋友的赔礼道歉。
B小朋友怔在了那里,感受完全被忽略了。
B小朋友事后委屈的说,我只是害怕他手里的棍子上的钉子扎到他的手,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当发出这些质问的时候,B小朋友甚至没有了表情,和感受。这个才是最可怕的被忽略。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家长上,我给家长说,你能不能让孩子画一张在学校的关系图,简单勾勒就行,让他说明白目前跟孩子的关系,我帮你看一下,家长给我的回复是;“嗨,还让他画画呢,给他画笔估计他就开始乱涂鸦了,根本不可能给你画的。”我后说好吧,那你这样,让孩子表演一下怎么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是不是老师说的那个样子,他会给你表演吗?家长再次回复“嗨,别提了,不会给你玩这个的,估计还没跟他说完话,他就会没影的。”听到这里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我赶紧问家长,你让孩子画过吗,你说孩子不会画?或是你跟孩子做过类似的游戏吗?你觉的他不配合你。家长犹豫了一下说,这个但是没有。不过按他的性格,他肯定不会配合的。
我很认真的问;“是你觉得你的孩子不会配合你,还是你的孩子真的不会配合你?你有尝试过吗?”
朋友回答,我觉得他太好动了,太调皮了,应该不会配合的。
我说,应该不会?也就是说,你没有试过,是你认为不会对吗?
朋友沉默了。
根据我的推断,我朋友的这个孩子就是属于被忽略的孩子。孩子的感受就是这样被家长的应该,想当然一点点磨没的。
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做,而是家长太懒不愿意配合或是看着孩子做。
例如,幼儿园给一个“光盘行动”的主题让孩子回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有的家长会抽出一上午的时间,通过手工,绘画,等表现形式展示出来。
有的家长会简单的给孩子做个饭,吃完拿光光的盘子来表现。
同样是一个主题,不同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启发和配合度。
家长要善于觉察,做一个不忽略孩子感受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