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来学习 Kotlin 和 Anko 插件 通过 Kotlin 开发一个 Android 项目。
Kotlin-Anko学习(1) Kotlin、Anko 介绍
Kotlin-Anko学习(2) Kotlin 语法基础-基本类型
Kotlin-Anko学习(3) Kotlin 语法基础-关键字 package、Import、if、when、for、while、return、break、continue
Kotlin-Anko学习(4) Kotlin语法-类、继承、抽象类
Kotlin-Anko学习(5) Kotlin语法-属性、字段、接口
Kotlin语法
Kotlin 语法的学习仅围绕着 Android 展开,本来不打算写基础语法的,自己学习后感觉脑袋还是萌萌哒,所以决定记录一篇自己学习笔记,方便后续查阅,推荐直接通过官网学习,官方中文网和官方英文版结合学习,有些翻译过来的不好理解,还是直接看英文文档比较好,并可以提高自己阅读英语的能力,在语法学习阶段我采用Kotlin网页版编译工练习。不足之处请多多留言指正,相互学习。
Kotlin package
Kotlin 中,在源文件(.kt)的首行通过 package 声明包名:如下:
package foo.bar
fun baz() {}
class Goo {}
// ……
- Kotlin 中包名与文件路径可以不同(与java区别),用于区分方法与类的唯一性,没有指明包,该文件的内容属于无名字的默认包。
- Kotlin 中 类与函数可以并列在源文件中存在(与java区别)。
Kotlin import
Kotlin 中,包的导入有默认导入和 import 指令导入两种方式
- 默认导入的基础包和 运行在不同的平台 导入各自的默认包,如下:
kotlin.*
kotlin.annotation.*
kotlin.collections.*
kotlin.comparisons.* (自 1.1 起)
kotlin.io.*
kotlin.ranges.*
kotlin.sequences.*
kotlin.text.*
jvm平台额外基础包
java.lang.*
kotlin.jvm.* - import 导入有类和其他的声明 如下:
导入顶层函数及属性
导入在对象声明中声明的函数和属性
导入枚举常量
Kotlin if表达式
- 传统用法
var max = a
if (a < b) max = b
// With else
var max: Int
if (a > b) {
max = a
} else {
max = b
}
- 作为表达式,代替三元运算符(条件 ? 然后 : 否则),作为表达式一定要有else
val max = if (a > b) a else b
- if 的分支可以是代码块,最后的表达式作为该块的值
val a = 2
val b = 1
val max = if (a > b) {
print("Choose a")
a
} else {
print("Choose b")
b
}
print('\n'+max.toString())
}
Kotlin when 表达式
when 取代了类 C 语言的 switch 操作符 ,when 既可以被当做表达式使用也可以被当做语句使用 whend的集中用法如下:
- when 将它的参数和所有的分支条件顺序比较,直到某个分支满足条件
- 多分支需要用相同的方式处理,则可以把多个分支条件放在一起
- 任意表达式(而不只是常量)可作为分支条件
- 采用(in)或者不在(!in)检测一个值是否在区间中
- 采用(is)或者不是(!is)检测是否是一个特定的值
//when替代if-else if 伪代码:
when {
x.isOdd() -> print("x is odd")
x.isEven() -> print("x is even")
else -> print("x is funny")
}
- when 也可以用来取代 if-else if链
Kotlin for 循环
for 循环可以对任何提供迭代器(iterator)的对象进行遍历,这相当于像 C# 这样的语言中的 foreach 循环。
- 什么是迭代器对象:有一个成员函数或者扩展函数 iterator() 如下:
public class Array<T> {
// ......
/**
* Creates an iterator for iterating over the elements of the array.
*/
public operator fun iterator(): Iterator<T>
}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out T> {
/**
* Returns the next element in the iteration.
*/
public operator fun next(): T
/**
* Returns `true` if the iteration has more elements.
*/
public operator fun hasNext(): Boolean
}
- for循环的几种写法 如下:
//最常见的写法
for (item: Int in ints) {
// ……
}
//通过索引遍历一个数组或者一个 list
for (i in array.indices) {
print(array[i])
}
//库函数 withIndex
for ((index, value) in array.withIndex()) {
println("the element at $index is $value")
}
While 循环
while 和 do..while 的使用与java一致:
while (x > 0) {
x--
}
//-----------------------
do {
val y = retrieveData()
} while (y != null) // y 在此处可见
Return、Break和continue
在循环中的使用与java一致,但新增标签的功能,可以限制跳转的位置
- return:默认从最直接包围它的函数或者匿名函数返回
- break:终止最直接包围它的循环
- continue:继续下一次最直接包围它的循环
标签(abc@)
-
break 使用标签 用法如下对比:
break标签限制跳转到指定标签的循环点,continue使用标签跟break用法一样,指定循环的下一次迭代
- return 使用标签
//传统的使用,从foo()函数中返回
fun foo() {
ints.forEach {
if (it == 0) return // nonlocal return from inside lambda directly to the caller of foo()
print(it)
}
}
//使用标签,从lambda表达式中返回
fun foo() {
ints.forEach lit@ {
if (it == 0) return@lit
print(it)
}
}
//同上,只不过用隐式调用
fun foo() {
ints.forEach {
if (it == 0) return@forEach
print(it)
}
}
//同上 lambda表达式用匿名函数代替
fun foo() {
ints.forEach(fun(value: Int) {
if (value == 0) return // local return to the caller of the anonymous fun, i.e. the forEach loop
print(value)
})
}
//返回一个值的话,在标签结束后跟值
return@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