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作为欧盟经济体的核心领袖,其领先的科技是毋庸置疑的,德国被世界誉为机器民族,其对产品的严谨性和追求完美的品质令人称奇,在很多行业,德国的中小企业实力雄厚,经营十分成功,而且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发的制造业首先表现在心态方面,专注专心做好产品是德国企业所追求的,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和企业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气候。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
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他们做起事情来始终如一,像一个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般的创造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
在科研和创新方面更是不遗余力,相关研究显示,德国几乎每一个进行创新行为的企业都与外部伙伴在创新过程的某个阶段有所合作,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会把高校或科研机构纳入其创新过程。而在正规的创新合作项目中,高校与科研机构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合作伙伴。从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上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一点:2012年德国企业对外的研发投入是128亿欧元,达到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一。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德国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参与度非常高,每年贡献的研发资金占德国研发总投入的三分之二。
德国产学研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工业化时代,可谓是德国创新体系的一大传统优势,但其蓬勃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引导。德国政府一向视企业研发创新为经济富裕与增加就业的关键推动,高度评价其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创造的价值。德国教研部、经济部和其他部门每年推出大量面向企业的研发促进项目,其中多数把促进产学研合作列为目的,许多项目更是把产学研合作作为获取资助的前提。
德国在企业文化方面也是独树一帜的,企业不仅需要居安思危的心态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外,更需要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德国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带着这些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德国的企业似乎透出一丝人文主义关怀。
德国企业的成功,政府的决策也十分关键,就像德国政府提出的德国“工业4.0”一样,同样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将工控领域和智能化相结合,这将有可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当我们解读德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时也不免对德国企业过度神化,随着大众汽车公司爆出的“排气门”时间后,当更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不应该过度解读,更主要的是放平心态,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