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一有时间我就出去玩,去各地玩,是那种形式上取悦自己的玩,含金量不大。所以,游久了我开始发觉没什么乐趣,所以这半年我特别消停的待在自己的小环境里,看书,写字,跟人相处。越是这样,越发现自己所了解和知道,不能和自己需求匹配,那种需求是一个人对知识,对视野,对快乐最原始的渴望。
昨天和我的好友翀翀去看《变形金刚》,电影里关于英国的风景瞬间把我杀的片甲不留,有灯塔,有海边,有岛屿,还有我向往的蓝天白云和温带海洋乡气候,那种美不是新海诚《你的名字》里面的那种动漫式理想式的美,而是真的大自然造物的美,让人想背上背包立即出发,就算语言不通,就算多花冤枉钱,在今生也要义无反顾的去上几次,才算对得起自己。
如果可以,我想我一定会叫上翀翀,不是因为他是我过分美艳的保镖,而是因为跟这样一个人出行从未有过生活在人群中的那种打怵,也就是说他无论何时都不会成为你的累赘,就算遇到了麻烦,让我为他停下来脚步,我也心甘情愿。你知道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爱吗?不是我为了珍惜眼前人而留下来,而是可以随时一起上路。这是我的人生导师教我的。
自从看了王家卫的《春光乍泄》,我就开始对瀑布、灯塔、海岛十分痴迷,后来看到电影《超体》,我更是对英国岛屿的那种宽阔的绿地,上面长着多汁牧草神往,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能开一辆破车,穿行其中。从前我以为我是属于人文的,比如寺庙,楼阁、皇宫亦或是宋代的茅草屋,但是后来发现不是的,那些东西我看看就够了,很容易视觉疲劳,而且我越来越厌倦爬楼,上香,我依旧信仰宗教,但是他在我心里,不再这些外在的形式上。你可能觉得很扯,的确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形式,很多文化早就消失了,但我不是形式主义。
相反的,大自然的造物越来越吸引我。灯塔永远依附海洋,全世界的灯塔都长一个德行,没多大区别。但当我看到《春光乍泄》里,张震一个人背着背包,去到世界尽头的灯塔的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漂泊,不是流浪,也不是放逐,而就像是回了家,那种场景看到了就会落泪,会久久不能平静。灯塔可能在人类的航海史上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可在茫茫夜里,相当大的一片黑暗里,有那么一点亮光,人看到了它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最遥远的星光,我保证那绝对、绝对是漂泊和绝望的尽头。
我从很小的时候,看地理书就会止不住哭,我爱每个有海的边疆,看到台湾的时候我不能自己,小小的岛屿,四面环水,竟然还能包容高山,包容一切造物,这是不容易的。现在我更喜欢英国的岛屿,没有什么没有用的人,不带有任何目的的远行,像我这样的浪漫主义者特别想在海岛上干一杯,坐在海边的石头上,花一天的时间就那样静静的坐着,不用考虑什么历史,人类发展什么鬼的,就像个高等动物一样,享受大自然的赠与。
现在也是,看不进去书的时候,我就会去找各种地理杂志,看各种岛屿,看世界的神秘地,激情地,这个世界的从来没有多复杂,风雨雷电,日月运转,自然而然就成了这个样子,并且时时刻刻等待你去享用它。
在人群中生活久了,就开始想念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