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瓯求学四年,趁此省疑难问题研修之机,重回旧地,即是履新学习,亦是温故会友。瓯越之地,古有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今有改革前沿敢为人先,契合会议务实有用,创新前瞻之立意。
即是务实,开幕式自是简短,直入主题。华师大杨向东教授首先开讲《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
杨教授自核心素养之概念讲至中外核心素养之不同建模,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具体描述讲至学业质量标准,再自核心素养的测评讲至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
杨教授讲座有层次,重逻辑,层层递进,虽是理论讲述,然常有实例阐释,深入浅出,听觉不累。
二讲为牛学文老师《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命题》,可说承接杨教授理论作了学科细化。
牛老师由学科核心素养讲到学业质量标准,由考查核心素养讲到考查学业质量,最后结合案例落脚基于质量标准的命题策略。
牛老师讲座总是那么“学科化”,将高冷理论拉近到学科身边。牛老师还给老师们留下了宝贵的提问时间,一问一答间气氛越来越活跃,解决了老师们的实际困惑。
若说上午是理论系统熏陶,下午则是实例精彩纷呈,有主会场瑞安新纪元学校应祖晓老师关于孙诒让的精彩课堂,有分会场应秀芳、姚小虎、许锴杰等三位老师分享的关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问题与困惑:1.学科核心素养对提升学生能力很有帮助,但是具体一线老师具体能做些什么?2.对于现行考试指挥棒,家长更希望学生能考一个高一点的分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应如何调节,让学生在提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取得好成绩?3.关于本学科核心素养,相应学校可以做哪些工作去支持其构建?
建议:1.要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好是有以课为例,进行怎样的打磨会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2.国外历史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写Paper(小论文或各种报告)完成的,是否可以借鉴,甚至引入考试当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是一个难点,归根结底是文科类科目的不可量化性,语文可以有作文,公务员考试可以有申论,历史与社会为什么不能有小论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