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六子领读【颠覆平庸】的第三天。这一天真忙啊,晚上的2个小时,我发现我竟然有好几个分享。不知道是不是这天的日子太好了。
这次的领读模式换成了【一直播】的视频领读。刚开始知道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为什么呢?因为之前的文字写记录比较好写啊,哪不会,不明白在返回去看看。可是视频这个就不好弄了,因为掌握不好进度,特别刚开始六子还跟大家闲聊了几分钟。
没有文字做基础,所以只能自己先做一份笔记。(请无视格式跟字体)
有些点写的不详细,所以讲的时候我会慢慢的加上一些内容。
刚开始六子给我们讲了故事。大概的意思是他第一次直播效果不理想,他给删掉了。为啥效果不理想?因为最初没有了解如何操作才能更好,让直播效果达到最好。所以这一次他做了一些准备,提前去看了别人如何直播的,从而引出了今天的主题。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
我认为高段位的学习者思考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第一章六子用的是3W的逻辑,第二章是XXX(这个我不是很了解),第三章六子说可以用5W1H的逻辑。
一、什么是5W1H?
百度说:5W1H(WWWWW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分别是
(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
(2)What——怎么回事?(对象);
(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5)Who——由谁执行?(人员);
(6)How——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对问题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who ,在这一章就是跟谁学?
二、5W—why 购买前的三问。
这个知识对我有什么用?
我有这个领域的基础么?
我如何赚回学费
这个部分要稍微多说一些,是因为这个知识对的冲击真的是很大。我从15年的时候开始为知识付费,一直到现在。一直秉持的习惯是,我觉得这个内容不错,应该对我有帮助,所以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我都会去购买。至今为止,我还有一部分课程购买了基本没看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就是因为我没有想清楚why。我对购买的目的,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都不清楚。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就放弃了,学完了也不会在继续的更新迭代。从而导致自己知识认知上有一些些的提高,能力却没有改变。就像哪句特别火的话——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两天,我特别纠结的一件事情是,我想购买三节课的P3运营课。但是因为前边购买的内容较多,而且因为某些原因,也没有这么多钱让我购买这节课,我非常的纠结。看到了这个知识点,我就对自己进行了提问。这个知识对我有什么用? 一定是这个知识才能帮助我么?有没有可以替代的?购买这个知识是手段还是目的?我到底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等。通过一些列的提问,我发现,其实很多书籍、文章、包括我以前购买的课程里其实都有部分内容是相关的,我唯一缺的是实践,总结,反馈。但是这个问题我购买课程的一个老师可以帮我解决。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我发现这个知识并不是一定要现在购买。还有其他的内容可以在相关的问题上帮助我,所以我就放弃了。你看当你清楚了你的目的,知道了这个知识对你有什么用,接下来的做法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我们在通过两外两个问题,就可以让自己对如何学习这个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三、5W—who 跟谁学
这个彭小六给了5个who,六子说他听其他的伙伴说过古典老师的“人,事,网,书”他觉得古典老师的说法更合理一些,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第一次听这个理论好像还是15年的时候,那时候购买了古典老师的MVP课程,里边有一节专门讲这个。
一般来说一手知识一定是在人的手里的,然后是从事中学。我们平时总会碰到大大小小各种事情,问题应运而生。问题是改变的基础,碰到问题,我们自然就想到要改变解决它。就会有各种的实践,学习。而互联网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一个信息源,很多问题在网上一搜,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方法,案例供我们参考学习。最后才是书!为什么最后才是书?我们会发现一个现状,很多作者在书成型之前,都会在自己的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做一部分的输出,然后在整理成书。而写书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5W—how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学习者
这部分作者给了很多的方法,我还没有实践过,所以感触也不深。这部分等以后实践后在更新。
我在读这一章节的时候,觉得内容乱的。想不明白,彭小六为啥要这样写呢?好多知识感觉都差不多啊,经过这样一梳理,发现逻辑清楚多了。很多内容也都记住了。看来读一本书先梳理清楚逻辑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