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想必人人都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杜牧写的清明节的诗吧。按照中国的习俗,清明节是我们祭拜先人,尽显孝道的节日。但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传说,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避迫害而流亡他国,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所以,我们去扫墓祭祖时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先人为我们的今天所作出的努力。
而这次扫墓跟以往有一不同,因为这次我是走去扫墓的,而以往我都是坐车去的。虽然祭拜是跟之前一样的,还是烧纸钱呀,上香啊,拜完后回家吃烧猪呀等等。不过去祭拜我那从未见过面的爷爷的父母时还是一如既往的累,因为他们的墓在最上面一层,不过这并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在上去时,我又听到了那个让我们文明祭祖,不要燃烧烟花爆竹的声音。而且这年我真的没有听到那烦人的爆竹声了。因为我们要祭拜的人我几乎都没有见过,所以我也不是那么的悲痛欲绝。
就这样,我们回到了家,不能因今天而颓废,因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