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喜欢看穿越重生类的小说,因为读起来很有“爽”感,如果遇到文笔和技法不错的作品,代入其中后爽感尤其强烈。
无论是穿越到古代还是重生于几年之前,穿越都会使故事的主角能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或者是超绝时代的知识和见解,于是无论是赚取财货、调情美女、舞文弄墨又或者是争霸天下,都有许多无与伦比的优势。
这是预知未来的力量。
我们大多做过这样的梦—希望自己可以预见未来。
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现实中能够获取预知未来的力量呢?哪怕一点点也好啊!
现实中大约是真的有这样的人的,巴菲特、乔布斯、李嘉诚、马云等等商业成功人士,大约是真的有一点点预知的能力的,那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清晰了解、对社会环境的冷静洞悉,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对既定目标的完整执行而创造的成功。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的作者美国人丹尼尔·伯勒斯,似乎也是一个可以预见未来的人,还是一个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的人。
丹尼尔在过去的三十年开了五家公司,全部在第一年实现了盈利,其中两家还成为全美领袖工厂。其中之一的实验性飞机企业,成立第一年底就覆盖了全美37个地区,从一名理化老师到一名成功的商人,没有贷款和负债,他是如何成功的呢?
丹尼尔自己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列举了他看到、听到、经历到的苹果公司、礼来公司、亚马逊公司、戴尔电脑公司等公司的发展经历,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想要预见未来理解未来的第一点是从确定性开始。
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其实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先搁置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
当今社会虽然变化很快,但变化也是有周期规律和线性规律的。生与死、日与夜、季节更替、动物迁徙、经济衰退、股票价格等等都是有周期的,人的衰老、全球人口的增长、数据信息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等都呈现线性变化。如果能够立足现在,认清现在所处的周期或者阶段。
知乎大神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里曾经写道: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收益的大小,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如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如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畅快的吃一顿自助餐。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如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认真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等。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如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探陌生人隐私等。
采铜建议大家少做短半衰期事件,否则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从指间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使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做一些有益高收益值的行为,明天更容易得到一份令自己喜悦的结果,这是一种确定性的规律。反之现在做的都是低收益值得行为,必然会离我们期待的“成功的明天”越来越远。
想要预见未来理解未来的第二点是如何做到洞察先机。
生活中有些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你是否问过自己:“什么是我将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的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遇到什么问题?”
许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的,都是得过且过的度过每一天,等到问题发生才去解决,那时候简直焦头烂额身心俱疲,生活完全没有什么幸福感。有的人平时不学习也不和老师打好交道,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有的人一直做月光族,积蓄微薄的他遇到任何天灾病业都无能为力坐以待毙;有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不考虑如何提高工作能力,也许随时会面临被辞退后的长期失业状态。
经济学家吴晓波先生,曾在他的视频栏目《吴晓波频道》里说过他买房子的经历。毕业后他从事财经写作的工作,渐渐发现随着通货膨胀,仅凭工资永远无法财务自由,多方寻找投资的渠道,他研究中国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状况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九十年代走上了日本经济类似的轨迹的,于是他利用货币杠杆每年开始买一套房子,十多年来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这是知识的力量,也是洞察先机的力量。
理解未来,理解经济社会个人生活中的运行的方式和规律。
预见未来,立足现在洞察先机,你所期待的未来是什么?
遇见未来,向自己内心提问,立即行动,让自己由内而外改变,实现自己的愿景,遇见自己期待的未来。
请扪心自问:“我五年、十年甚至十五二十年后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
如果只是晚上做美梦,白天依然混吃等死,那么我们“预见”的美好明天永远也不会“遇见”。我们从内而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从外面改变,才能遇见更好的明天。
明天,我们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