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头,先分享一些有趣的现象:
·考试规定,沙包要投到3英尺远的一个筐里。A队一直站在3英尺的位置上练习投沙包,B队从来不投3英尺的位置,交替进行投2英尺和4英尺。 结果发现B队投3英尺时的成绩要远远高于A队。
·38名实习医生被安排参加4节关于缝合细小血管的显微手术小课。一半医生(A队)在一天内上完课程,一半医生(B队)每隔一周上一次课。在最后一节课结束一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在哪个评估环节(完成手术的时间、手部移动的次数、重新连接血管的成功率、活鼠主动脉搏动情况),B队都要超越A队。而且在一天上完四节课的医生当中,有16%的人损伤了实验白鼠的其他血管,未能完成手术。
本周周读书目是《认知天性》,这本书可以说是《刻意练习》的升级版,对刻意练习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以往的学习误区,不管是一个备考者,还是一个想提升自我的职场人,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阅读收获如下:
一、对学习的认知
1、打造心智模型: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仅仅在脑海中储存知识是不够的,要把知识形成能够自动调用的心智模型,自动组合、自动使用,形成一套体系才算真的学会一件事。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一项技能的过程。
心智模型就好像大脑中一款又一款的“应用程序”,通过学习可以积累大量的心智模型。
2、反复阅读、抄笔记、荧光笔划线、背10遍,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反复阅读几乎是白费力气 ,持续阅读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似乎已经记住。尤其是在本子上划线抄笔记这些挑战性低的行为,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的错觉,实际上无法达到真正的精通。
然而,大脑里的元认知(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会让我们容易陷入学习的两大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不知道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 。
3、摆脱“看起来很努力”,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检索很关键。
不花力气、没有挑战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也许明天字就消失了。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细链,把知识比作一颗又一颗的串珠,那么学习就是往细链上串珠的过程。
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串上细链,却任由它们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那么怎样才能让串珠留在上面呢?答案是主动打上一个结。
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考试对记忆有莫大的好处。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多去做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可大幅提高。
摆脱“看起来很努力”,下课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今天所学的概念与定义,以此来回顾知识;看完一本书后,试着把书合上,自己复述一遍书的内容;在接触新知识时,试着把他们和已知联系起来,或者找找书本外的例子。
4、学习的三个步骤:编码-巩固-检索
书中以跳伞为例,解释了有效学习的3个步骤。
跳伞培训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允许学生带笔记本。学生只能听、看,在心里演练以及执行。测验是最主要的授课工具。
翻滚式跳伞着陆(军事术语叫PLF),即只要一触地,可以朝六个方向(左前、左侧、左后、右前、右侧、右后)翻滚,这取决于飘落的方位、地形、风向,以及在触地的时候是否摆动等等瞬间的条件。
一开始教官会让你站在一个沙坑里,有人给你解释并演示PLF的动作,然后轮到你尝试:你要练习从不同的方向触地并得到纠正,然后再次练习。
一周以后,难度加大,你要从离地两英尺高的平台上往下跳;
再之后,是攀到离地数英尺高的滑索上,抓住头顶的T型把手滑到降落地点,然后松手、落地、完成翻滚……
最后,要爬到离地三十四英尺高的跳伞塔上,然后练习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所有动作,积累应急经验。
这个过程就是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在培训最后,以一名伞兵的身份登机,加入由30人组成的队伍,在空投区上空进行大规模伞降,才算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跳伞。
我们可能一生都不需要学会跳伞,但从学跳伞的过程当中,不难发现不管多么复杂的知识或技能,都学不出“编码-巩固-检索”3个步骤:
1)编码。
一开始听老师授课时,大脑会把感知到的知识点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信息,形成一种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叫作编码。
而大脑中的这些心理表征,书中称其为记忆痕迹,它们就好像是我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几句话,只是短期记忆。
2)巩固。
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就叫作巩固。简单说来,就是重复练习。
因为新学到的知识并不稳固,需要不断地练习,得到纠正,然后再练习。这个过程都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
3)检索。
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不断地自我检测,会“逼迫”我们把所有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这样在日后我们回忆起这些知识时才会游刃有余。
比如在学跳伞的过程中,伴随着每次进阶都有相应难度的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进行到下一环节,直至最终形成对跳伞的心智模型。
二、关于刻意练习的一些概念
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刻意练习》里所倡导的“3F原则”,即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和fix it(修正),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同一件事情。
而在《认知天性》中可以发现进步的一点: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它对于产生长期记忆及真正掌握某项技能来说无益。
2、给练习安排好时间间隔
有时间间隔地安排练习更有效,比如文章开头举的例子。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加深了,而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到数天。
所以,频繁的集中练习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正因为如此,间隔练习才更为有效。
3、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通常认为干扰不利于学习,但某种类型的干扰可以让学习者,对知识更努力地构建合理的解读。
三、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1、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大脑中神经网络的精细结构可以由自身经验构造。也就是说,大脑是会变化的。
通过学习,大脑中整合记忆的区域—海马体,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下次学习新知识中继续发挥作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学习,大脑越聪明,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2、如何放大你的智力
书中给了三条中肯的意见:
1)抱有“成长心态”(不给自己的学习涉限,多撕开好奇心的缺口)
2)执行力比技巧重要
3)像专家一样思考
四、学习策略集锦
1、给职场人的策略:
第一,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到投入其中,如果“心流”体验很多,这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2、给学生的策略有:
第一,重复阅读、抄笔记、划线容易白费力气。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要多用回忆(复盘、考试等)来挑战自己;
第二,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不是马上)。学习某些知识后,过一段时间再做测试,给出一定的间隔;
第三,混合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各项科目穿插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