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则新闻:
武汉地铁7号线小东门站,站台工作人员陈晨发现一位女子坐在过道的地上半个小时没有反应。
陈晨害怕发生意外,于是上前询问,女子却一直不说话。
陈晨想安慰她,便用手摸了摸女子的头。
没想到她一下子情绪崩溃,抱着陈晨大哭。
原来,她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还要面对领导的批评,无处发泄。
在家里,和丈夫抱怨,丈夫嫌她事多,得不到安慰,只能在外消化,等处理好心情后再回家。
她说:“工作太累太苦了,不敢在家里哭,怕吓到年幼的女儿。”
工作不易,赚钱很难。
其实,每一份工作带来的薪酬和成长,总会伴随委屈和辛苦,有谁没有在工作的泥沼里挣扎过?
《令人心动的offer1》中,见习律师李晨出师不利,第一次任务因为超时迟交,成绩垫底。
这对于初入职场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背负着这种压力,他寄希望于用努力来弥补欠缺的能力,每天早出晚归下功夫,通宵加班准备资料。
谁知在与委托人沟通中,仍是出现了明显的小错误。
第二次结果出来,他仍然垫底。
努力到令人心疼,结果却差到让人抓狂。
难掩低落的情绪,李晨在领导面前忍不住掉了眼泪。
他的一句“我太难了”,折射出的是太多职场人的不易。
20岁时,找工作就像是在早高峰挤地铁,好不容易上了车,却是个没经验、没人脉、没资源的三无小白,只能拼了命地立住脚;
慢慢熬到了30岁,晋升无望、加班过劳,稍不留神就会被一大波后浪碾压,三十而立,仿佛是道过不去的坎;
好不容易40岁了,职业技术更迭换代,降薪减员接踵而来,中年危机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人生,仿佛在工作之后,再无容易二字。
诗人里尔克曾说过: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份工作是容易的,也没有什么钱是好赚的。
更多的时候,成年人只能被工作裹挟前行。
作家郑一群曾写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遇到一位老禅师,就向老禅师抱怨工作很辛苦,还不如出家修行好了,就不用再面对这些工作上的烦恼。
老禅师对他说:“为什么要放弃工作来修行呢?你现在对工作生厌就想出家,如果对出家也生厌了,又怎么办?”
他无言以对。
老禅师接着说:
“如果工作,你应付不了,去寺院你又应付得了吗?
要知道寺院修行的清规戒律,可一点也不比工作少啊,工作本身不就是一种修行吗?”
我们总以为,只有青灯古佛、戒律清规才算得上修行。
殊不知,工作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18岁的齐瓦勃,他是钢铁大王卡耐基公司的一个打工人。
当别人都在抱怨工作累、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一丝不苟地工作,并且还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卡耐基来到工地办事,恰巧看到坐在角落里看书的齐瓦勃。
他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问:“你学这些干什么?”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对吗?”
第二天,齐瓦勃就被卡耐基升任为技师。
同是打工者,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
“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为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前程而工作。”
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
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后来,齐瓦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伯利恒钢铁公司,真正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很多时候,一个人工作中最大的阻力,不是能力,而是心力。
真实的职场,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有人倒下,立刻就会有人顶上。
羡慕别人升职加薪,不如潜心修炼自己的本事。
好好工作,才是普通职场人的生存真理。
把工作当工作,只是随便做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荒废的是自己的人生;
把工作当修行,一路遇事修性,逢人修心,既能成就事,亦能圆满自己。
有人说:工作的痛苦,并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的格局不够。
当你想不开、说不透、看不穿时,试着停止内耗,放大格局。
哲学家怀特海提出:
格局并非虚无缥缈的,而是由时间格局+空间格局+认知格局组成的思维容器。
成长的关键,在于如何为自己布局。
1. 时间格局
表弟大鹏,大学毕业刚工作不久,总抱怨工作压力大,工资还少得可怜。
他说:“人家流水线工人月薪8000,挣的可比我多多了,挺崩溃的,不知道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意义。”
其实不然,干流水线,短期收益确实不错,但5年或10年后,照旧是低微到尘埃里的螺丝钉。
因为流水线没有升值空间,这8000月薪,更多是透支了未来。
相比之下,许多大学毕业生起薪再低也能忍,为的就是潜在发展空间,奋斗5年,升职加薪,皆有可能。
戴高乐曾说过:
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
不囿于当下,思维会变得更广阔;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努力才有正确的方向。
真正的高手,都是活在未来,想要的都在来的路上。
节选自樊登读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