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住的小区入住率不是很高,停车位一般都不紧张。上周有天下班回家,我照例停车,前面停的车一侧空了半个车位,另一侧横跨两个车位。看到这样的情形,我顺手在它边上,也占了两个车位。心想反正大家都有停车的地方,这样离得远还安全些。
第二天和老公一起上班,他看到了我之前的停车成果。路上平静的对我说,“以后停车还是得按着车位来”。我狡辩,“旁边的车没停好,我只能顺着它停了”。“别人做的不对,你也要学吗?你知不知道,在车位紧张的地方,这样停车是很不道德的,被划都有可能”。嗯,我自知理亏,也不再辩解。
早上分开时,李先森又赠我一句,“别人怎样做,都不是你不去做好的理由。”很正能量有没有,我欣然接受,并当做了这篇小文的标题。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活里时时处处都有“别人”和“别人的影响”存在。有好的别人,也有不好的别人。
好的别人给我们积极的影响。他有时是“女神”、“男神”般的存在,离你的生活很远,却像你的精神向导,能给你积极向上的力量;更多的时候,他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没有那么闪耀,却真实又励志。
同样,不好的别人也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作用,不过那是反作用力。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的路人甲;比如,那个为自己方便,草率停车的路人乙。
或许,我们都觉得那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完全不会影响到事情的完成和结果。可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能量,再小的事情也有影响。
南美洲热带雨林里的一只小蝴蝶尚可能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日常生活里我们那些不经意间的违规行为,谁敢说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呢。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指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
不受任何外在影响做判断是不可能的,但是外在影响再大那也是外因。“别人”这个物种虽然厉害,可最强大的还是“自己”这种生物。因为最终做出行为选择的,是那个真实的自己。
面对纷繁的外在影响,我以为好的路径应该是这样的:承认影响——判断优劣——跳出影响——优化行为。
不要害怕影响,那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必须面对并最好欣然接受的。通过主动学习和知识更新,我们不断优化自身的判断力,有意识的强化正向影响,弱化负向影响。吸收那些积极的别人给我们的力量,释放那些消极的别人给我们的影响。
别人翘课打游戏,不再是你挂科的借口;别人不学无术,不再是你过且过的理由;别人蔫头耷脑吐槽无数,不再是你浑浑沌沌抛却理想的粉饰;别人说一孕傻三年可以理解,更不再是你退出职场远离竞争的托辞。
每个新的一天,都从一个小的细节开始,给自己一个更优化的配置吧。
我的目标是努力做内心的自己,也做社会中积极的“别人”。你是不是也一样呢?
(微信公众号:maisuimom,我在这里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