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xuan
听到这首《花千树》,很偶然,只是想起了一个朋友,想到了她给我推荐的《最后情人》。因为香港有许多歌都是一曲两写,一首填粤语词,一首填国语词。比如陈奕迅的粤语版《富士山下》和国语版《爱情转移》,就是用的同一首曲,而这两首歌的作者,也是被誉为“当代柳永”的林夕。我就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搜索,果然,《最后情人》有粤语版,名字叫做《花千树》。
第一次看到这个这个名字,脑子里就突然闪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我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只知道,辛词的“花千树”,指的是在这成千上万棵树上,挂着花灯,善男善女们在祈求美好事物。
我点开歌曲来听,依然是容祖儿在唱,但写词的人,却换成了wyman黄伟文。香港词坛上,有两个伟文,一个是林夕(原名梁伟文),另一个就是黄伟文。他们两个称起了港乐的大半壁江山,所以我对他的词作,还是有信心的。
听完整首歌,可以大致知道,歌词“花千树”在讲些什么,其中心就是在围绕一个选择题展开,在感情的世界里,一朵花和森林,你要选哪一个?《最后情人》给出的答案是一朵花,而这首《花千树》给出的答案似乎是开放式的,似乎又更偏向于逛遍整座森林。
纵关整首歌词,像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劝他的朋友早些安定,不要再兜兜转转了,你已错过最美的风景,因为和你本该在一起的人,却成为了你最好的朋友,堪比亲人,但两人之间却再无可能,或许就是这个朋友,在劝告着主人公,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可让你观赏奇树森林了。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在坦白,相信会遇到更好的人,不愿报憾终生。
词作开篇就打出一个比喻“恋爱若然像旅行”,将恋爱比作人生的一场旅行,然后就迎来主人公的回答“风景看尽至甘心”,把风景看完了,才心甘情愿或是才能够去选择最正确的人。这时候来劝告的朋友反驳他说“就怕给你走遍世间 仍可能
疑问宇宙有没世外桃源 尚要觅寻”,就怕你把这个世界走遍,遇到了所有的人,还没有遇到你最钟意的人,你又开始在怀疑是不是你最钟意的人藏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你却找不到入口。这也是在说,朋友,世界这么大,你是走不完的,世界上人这么多,你是遇不完的,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是他凭空捏造出来的,是一个永不存在的地方,你就不要再执着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了,珍惜当下,未尝不是最好。
也许是主人公“一见就情定某人 等于对待你残忍 谁能保证终生不抱憾 没更好在眼前等”是如此坦露,如此解剖自己,我竟然觉得这种一直在追寻,在执着的东西,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想到了泰戈尔说:只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采鲜花来保存,因为花,会自然开放。
“遇过 很多很多恋人 一朵花跟森林 你未决定哪边合衬 如何投入你情感”写到这里,也就引出了全词讨论的中心,该怎么取舍,主人公其实也想听从朋友的建议,但总归又是“害怕 今天挑选这人 转角有个某君 送赠更动魄的热吻 你为何没有等 一早已被困”,旁人是没有办法去决定的,只有自己才可以,自己的内心是永远无法去辜负的,同时又在嘲笑朋友,你何必过早地将自已束缚于一朵花,沿途走走,等下去,说不定会遇到更适合你的花。
规劝的朋友这时候可能就有些不开心了,我是来劝你的,怎么变成了你来劝我?“花满地 奇树满林 花多眼乱难评分 回头只怕兜兜转太耐 没有采就已黄昏”主人公啊主人公,你就不要再等待了,你看太阳都快下山了,你也要等要两鬓苍白吗?还是放弃了吧。说到这里,劝告的朋友可能也为主人公伤心了,有些不忍心再继续苛责他了,话锋一转“大概 你也抱歉得很 伤了几百个心 也未决定哪位合衬”
但不能说心疼主人公就不说了,劝告还是要劝告的,“或你知 事到如今 共你 应该一起的人 已变了做至亲 看着你共谁合又分”曾经和你最般配的人,现在却成了你最知心的朋友(可能就是在劝告的朋友),你却还没有等到那个人。你看你啊“美事还未发生 冬天已渐近”。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面的最后一句话“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然和你最般配的人还在那里,但已经是物是人非,和所谓的“友达以上,恋人未满”讲的,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既然有些东西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何不再向前走走,《何以笙箫默》里的何以琛说:“而我,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将就,那就再等等,再去找找那座世外桃源,或许,它真的存在呢。
公众号:扑火pu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