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让我关注这部电影的是知乎上一个问题:如何评价电影《大鱼海棠》?当时电影还没有上映,就有一个千赞的答案,说电影只剩情怀了。后来,等到首映了,这个问题的前十条高赞,没有任何一条为《大鱼海棠》辩护。于是,我还是去看了。没有那么差,但是,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
首先,说个词,接受美学上有个词叫”期待视野“,说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其实,这个词不仅适合于文学作品,更适合于影视作品。
《大鱼海棠》在十二年前就构建了部分观众的”期待视野“。当初发行的短片flash,留下的空白给了观众无限想象空间。等到电影上映,无数人怀着当年的”期待视野“和对电影的情怀走进了电影院。然而,观众的”期待视野“却与电影的视野不仅没有融合,反而有了更大的差异。以至于豆瓣评分从8.4的高分跌到了现在的6.6。为什么有如此的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剧情崩得早,人设三观歪,配乐画面好,日本韩国包。
其次,即使《大鱼海棠》电影屡次跳票,却还有这么多的铁杆粉。为什么?大概是情怀,什么叫情怀。就是我都这次努力了,你怎么还不粉我。我有个观点,经常将梦想追求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最矫情的人,包括我自己,翻翻最开始写的几篇公众号,一篇比一篇矫情。太矫情的人,是不容易办成事的,因为他把努力的时间都用来矫情了。《大鱼海棠》说是制作了十二年,我不相信难道你们B&T公司没有任何的内部问题,而只是整个中国动画市场的问题吗?
木心有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以作品成败论作家。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而言,他唯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就在于他的作品,作品的成功带来荣誉,失败就带来羞耻。这和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少辛苦努力并没有多少关系。有些人终其一生,作品累累,却件件平庸,文学史绝不会给他颁发一个作品最多奖,而是连站在文学史注脚的资格都不配。这就是最大的现实,我们看到的那些留名艺术史的苦难艺术家们,并非是因为他们所受的苦难而流芳百世,而是因为他们伟大的作品。苦难只是更突出了他艺术的伟大而已。
最后,《大鱼海棠》的编剧和导演,其实看不起观众。就拿重复而贫乏的台词和难听而脱节剧情的旁白来说,编剧像融进了电影里的三角恋似的,自导自演地陶醉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当中,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反复讲述着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梦想。特别是最后女主和大鱼告别那一段,更是”玛丽苏“到了极点。好比一对即将分离的情侣站在你的面前:”亲爱的,我走了“。”不,你别走“。”哦,我还是要走的的”。”记得想我。““我不会忘记的。”“不,你会忘记的。”“不,我不会。”这样的场景,你们真的在乎过观众的感受吗?
老子有句话,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在后面加一句,导演不仁,以观众为刍狗。你如果作品好到一定层次,是可以看不起观众的。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的结局各种解释。老爷子呵呵一笑:"我在里面藏了很多东西"。又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爱看不看,我就带我的墨镜,照样横扫香港金像奖。但是,您没到这水准,就别怪观众看不起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