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视频,里面说,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对于这个见解,很早就已经听到,只是不同时期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有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解读。
今天看的视频里,导游小哥的解释就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第三种境界我依然迷茫,这或许是我的学识阅历还不够的原因。
导游小哥说,第一重境界是婴儿和童年的状态,你告诉他手里拿的是碗,从此他就记得这是碗,不做他想。而二重境界是成年的状态,不在像小时候看电视,把演员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知道了这个世界非黑即白。第三重境界,虽然老师讲的很明白,但是我不是很理解。按照以前的习惯,我非得给自己一个交待,一个结果。
今天最真实的感受是,没有那么迫切想读懂的想法。我觉得或许自己的时间还不到,经历还不够。牵强附会就不是追求自我认知的方式。学着放下,不在渴望被赞赏,不在渴望被重视,不在享受内心的沾沾自喜。
到了那个时候,我应该就能明白一点什么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常常是后悔不已,自觉惭愧。修身的本领不到家,就不能再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自以为是,慎之又慎。
以我目前短浅的见识来看,凡人想做到圆满得多不容易。身在其中,又能进出自如,超越了贪嗔痴的人真的有吗?以我凡人的思想去体会,脱离了贪嗔痴的人生还有意义吗?群体协作不单指劳动,应该也能兼指人生感受。有了群体,很多玄而又玄的东西才有载体。
以此文为记,经年以后,重拾旧感以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