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好的教育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
1、终身运动者;
2、责任担当者;
3、问题解决者;
4、优雅生活者。
三独汇合:老师是独生子女,父母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独生子女
二、当前学生群体存在的“四无”现象是指什么?
1、对学习无动力,厌学情绪多,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2、真实世界无兴趣,断网就闹自残自杀;
3、社交无能力,宁可跟机器人动感情;
4、生命无价值感,枯竭感提前到来。90%酒精依赖患者与100%吸毒患者都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思考:家庭教育的目标、意义、价值、动力是什么?
案例1: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1942年被抓到纳粹的集中营,3.6%的人从集中营活下来?他们靠什么活下来呢?经过调查,有的有信仰,有的有信念,发明了“意义治疗法”。即一个人生活有了目标后,就会感到生命是有意义的。
案例2:东京奥运会黑马全红婵,有三跳都是满分,这在奥运会史上绝无仅有。记者招待会问她如何做到的?14岁的她说,妈妈生病了,她想挣钱给妈妈治病。这是每天支撑她训练的内在目标和动力。
案例3:三个同样的工地建筑工人,做一样的工作,如果问他们:“师傅,你在做什么?”一个回答说:还能干啥,混口饭吃啊,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出苦力呗;一个回答说:我给儿子挣学费,老师说儿子很有可能考上大学,他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了;一个回答说:年轻时想当建筑师,因为没考上大学,在工地想建一座高楼,想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可见三个人的目标和动力不同。
老师学习家庭教育,就是懂得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疫情,居家学习和在线学习就像一次家庭教育“体检”,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亲子矛盾。
如何平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呢?推荐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阶层是会遗传的》这本书。他观察到很多家庭的规律和特点,得出“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成为“三好学生”(身体好、性格好、生活习惯好),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无论教师与校长多么能干,也很难改变孩子“差生”的命运。
三、家庭教育三重“霾”指什么?
1、家长的心态:群体性焦虑、输不起心理;
社会竞争激烈,心态错了,行为上就会错误。
2、家长的行为:缺规则底线、言传身不教;
3、家庭教育指导:伪专家喧嚣、重术而轻道。
自媒体很多“专家”的鸡汤文,观点多而背道而驰。
四、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1、理念多,工具少;
2、懂得多,做得少;
3、要求孩子多,要求自己少;
4、母亲关注多,父亲参与少;
5、物质满足多,精神尊重少;
6、为孩子花钱多,高质量陪伴少;
7、指望老师多,反省自己少。
五、失衡的家庭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
1、重智轻德;
2、重知识轻能力;
3、重读书轻实践;
4、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5、重特长发展,轻全面发展;
6、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7、重营养保健,轻体育锻炼;
8、重书本知识学习,轻生活常识学习。
只会爱?智慧爱?
成人比成才重要!幸福比成功重要!方向比方法重要!
思考:
1、究竟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2、孩子是家庭的();培养未来的();()是人生的起跑线?()是家庭教育的底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
思考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先给出自己的答案,待慢慢学习后再寻找更合适的答案:
1、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自信、乐观、快乐的人,能感受到爱与被爱,一生幸福平安;我认为孩子的核心素养是善良。
2、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之源,培养未来的社会人,现在是人生的起跑线,法律是家庭教育的底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