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正
第一次听到傅雷的名字,那都是N年前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候对于傅雷,我并没有任何印象,只知道在60年代的中国,曾有这么一号人物,写了一本著名的《傅雷家书》。至于其他的,我并不清楚。
因为在上海工作的缘故,我便对于我工作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得想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一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上海图书馆觅到一本书《沪乡记事》,这是一本描绘上海南汇人家乡土风情的一本小册子,书中所描绘的旧时南汇县正是作者沈月明的故乡。
老实说,对于沈月明,我并不清楚,似乎也不曾听说过,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了。但是正是从他这本《沪乡记事》里,我才得知题主傅雷正是被这片土地孕育长大成人的。而这,也便是我与“傅雷”的渊源。
1
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但若要论起功绩来,我以为他对儿子傅聪的培养和教育才是最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的,因为他培养出来一个享誉世界的钢琴家,况且傅聪少年成名却不曾骄傲自满,这一切都是他的父亲傅雷先生的教育之功。由此看来,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也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了。
提到傅聪,就不得不说到那一本著名的《傅雷家书》,这本书里收录的正是傅雷从1954年到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笺。而我,也正是因为读了沈月明的《沪乡记事》才得以再次听到傅雷的名字,才得以买了一本《傅雷家书》细细品读。只因相见恨晚,书中不仅仅是傅雷对儿子傅聪苦心孤诣的谆谆教诲,内里有很多的道理即便是放在如今的社会,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甚至会让我们受用终生。
2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非常提倡所有的中国年轻人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如此你就等于是找到一个对你谆谆教导的人,仿佛傅雷是在与你交谈。我常常把自己置身于书中,体悟傅雷的苦心孤诣,也悉心听取他的教诲,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刻意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这便是傅雷教育的不同之处。
下面,是我摘抄的一部分《傅雷家书》中的精彩片段,也许你们看过这篇文章之后会在某个时间点里读到这本书,能够体悟书信中的哲理,吸收其精华,那一定会对你的人生起到摧枯拉朽的作用。
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母亲的教育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傅雷的自责和期望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186封家书,每一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用心体悟。曾经我不以为然,当我真正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家书抵万金”了。
读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我们并不需要成为傅聪一样的钢琴家,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这本《傅雷家书》都是成长路上最好的良师。认真吸取其中经验,以此作为自己成长的养料,少走弯路,刻意磨练自己,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都能够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
作者阿正:笔名忆夏, 现就职于某科技公司任IT工程师,擅工古体诗,现代诗。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皆能驾驭。擅长写励志类、情感类干货文章。喜欢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传播具有普世价值的一切经典。惟愿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美好,你们也都能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