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我这把岁数还能翻翻张嘉佳的书,有种“老妇聊发少年狂”的喜剧味道。事实上,在经历过2018年人生的至暗时刻后,我曾一度封笔,也不再看任何有关文字的书。但最终还是拿起了这本曾经给过我无数欢笑和感动,并且在那些青春最张扬的岁月里沉淀为我精神之盐的小说。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出现了褶皱,不是由于物质的不够丰盈,而是因为内心过于浮躁。很惭愧,按照年纪算来,我要喊张嘉佳一声师兄,虽然不是一所学校,我却算得上是他中文系的同门师妹。我固执地认为,张师兄的书里描写的那些鸡零狗碎儿女情长土豪气短英雄情长的一地鸡毛,是属于八零后的。
自然,这样说有失偏颇,难免会受到较真的筒子痛批。文学不分过度,为什么张公子的书被你读得如此狭隘?
狭隘乎?不狭隘。因为只有我们那个年纪的人,才明白他的痛苦佯狂悲愤和发自内心的心之喜悦。八零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代的洪流交织在一起的特殊历史时刻里,把七零后拍在沙滩上,顶着新新人类的头衔出道。张口酷毙了,闭口“我是流氓我怕谁”。活得那叫一个忘情恣意,似乎连睫毛都能吹着小响,连每个毛孔都写着通透。
这得益于当时互联网的欠发达,很多人都是在高中,或者大学时候才接触到互联网。封闭的环境,造成了信息的有限传播。所以那些金字塔尖的人物,特别容易凸显出来。譬如如日中天的韩寒和郭敬明,但张公子走的和这些人相比,又明显不是同一路数。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时代,无可复制。
但可惜,这个时代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几年。九零后迅速崛起,成为和八零后分庭抗礼的主力军,也成为“80后90后谁才是垮掉的一代”的最佳辩手。顶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荣耀出生的八零后,夹在已然小有所成的70后和咄咄逼人的90后之间,从时代骄子成为尴尬的夹心饼干。而且面临手中几无寸铁,身后空无一人,眼前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背后是万丈深渊无退路的境地。
这种尴尬和痛楚,80年出生的张嘉佳无疑是有发言权的。也正是由于他深体各种尘世寒温,才让他用一颗温柔的心,写出33篇睡前故事,去抚慰那些尘世中翻滚了一天,疲惫不堪的肉体和灵魂。如果说公众号是浓汤宝牌的假鸡汤,那张公子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是他拿出广东大厨的看家本领,用土鸡加上几十味秘制草药,熬制的老火靓汤。这样一比,高下立判,尤其在众多浓汤宝之中,更显出这一锅靓汤返璞归真的诚意。
为人曾经说过“环球同此凉热”。这是个趋同的世界,已经跳过了和光同尘的阶段,都市里的男男女女,用着同款YSL和巴宝莉,境遇相同,心理阴影面积一样, 连面目都越来越模糊。这种现实中的暗淡和失意,就造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书中人物的集体癫狂。这种癫狂很有些魏晋风骨的味道,非汤武而薄周孔,用生命在疯狂,在发泄内心的愤懑和失意,一群群符合时代特征人设的作男作女横空出世。仿佛在张公子红尘江湖中,满地奔跑的都是令狐冲。
张公子是南大中文系毕业,看似温雅的外表下,隐藏着龇牙咧嘴,极尽张狂的灵魂。他的旁白看似云淡风轻,很三毛很鸡汤,实则是暗藏刀锋。以山崩海啸之实,掩云淡风轻之名。我相信张公子是性情中人,也是敢于反抗传统,不拘小节的人,腹中贮书千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名门正派的身份规矩,不耽误股照炒马照跑舞照跳。文学的最高境界,已经不是简单的刻画人物,塑造性格这样单纯,而在于他能不能自成一体,别成一家,人为塑造出一种合乎情理的情境出来。而张公子显然是做到了,他笔下的人物,不分男女,都极可爱。而且充满风情,愿意在一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哪怕活得荒唐, 也绝不颠倒。你可以说他混不吝,但绝不能说他虚伪。在这样的诗意江湖里,焦大也能爱上林妹妹。再粗豪的男子,都有一颗细腻的心,都能身体力行地,去做那些不是那么惊天动地,却也让观者唏嘘,男默女泪的事情。
从前,我一无所有,总觉得我还有青春。但当我在现实中头破血流一败涂地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我连青春都已经失去。
这或许就是张嘉佳教会我的,做自己总有代价,青春的白鸽消失之后,会有一骑白鹤排空,接引我往更高更远的地方,看淡更多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