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感知

本文为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微博,微博ID:星光下的丑小白,文责自负

感知是人类获取外部信号,链接内心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包括了对外部世界信号的接收和勾勒,也包括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理解。

一、感知的本质和分类

(一)感知的本质

提起感知,就不得不提及人体神经系统及其运作机制。因为虽然它的结果是如此的形象生动,但它的本质始终是神经系统的运作。

实际上,感知是通过获取内外部信号流,经自身神经系统的传递、转换、处理整合,最终被个体接纳和解读,形成自身内在观感的过程。站在客观的角度,它实际是基于信号对内外部状态进行的一种拟态构建和尝试还原。

它的过程是实体存在的,即:神经系统的电信号运作,但它的产出结果本质是虚幻,是基于局部信号进行的自我幻化,即:人类的部分意识。这些结果能够反映内外部的一些状态,也在竭力还原事物的原貌。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注定了这种还原和构建从不客观,更不真实,他只是对客观事物以人体机制进行的一种扭曲解读。当然这种虚假中也包含着某些客观存在的真实信息。

(二)感知的分类

按照感知的对象,感知实际上可以划分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自身躯体的感知和对精神世界的感知(即:对内心世界的感知,也称“对内感知”)。

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主要通过五感进行,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并且基于这五感,人体还存在多通道知觉和联觉。

因此,下面我将描述各感官系统运行的生物机制,并通过这种描述还原五感的实质。

(一)对外部世界感知的生物学过程

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是个综合过程,他包括了内外部信号流的接收、转换、传递、处理、协调和汇总等。

外部信号通过各种人体的信号接收系统进入个体躯体内部,经人体的各种细胞转换为神经信号,并进一步传递交汇,激发个体内部的神经网络,渗入到精神活动中,形成了个体对该外部信号的内在观感。这是通常来说的神经系统处理过程,具体运作如下:

1、视觉的神经运作机制

视觉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由神经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具体来说,感光细胞分为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者的分工又有不同。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对可见光谱的不同区域敏感,并且被用于形成颜色知觉。而视杆细胞则让人能在低水平的照明下也很敏感。视网膜中央的中央凹被视锥细胞密集覆盖,而视网膜的外周包含的多是视杆细胞。光线落到视网膜时,视觉细胞被刺激发出神经脉冲,这些脉冲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经过一系列的传递到达视觉皮质区域,在视觉皮质的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会将这些神经脉冲组合成具有方向和空间位置信息的边缘和轮廓。而这一处理的根据就是最开始来源于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对光的颜色和亮度的不同结合。接着这些信息会被传递到次级视觉皮层,其中的神经元会对边缘和轮廓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组合和解意,在更高层的视觉皮层中,我们的大脑将这些信息组合成完整、可理解的物体和场景。此外,大脑的额叶皮质还同步运作,参与了人体对注意力、情感、运动控制和认知功能的处理,这些处理过程使我们的视觉细胞产生的信号也会与其他部分相互配合,互相激发,进而使我们能够根据需要做出反应,从而完成从简单的视觉细胞接收信号到形成完整的视觉图像,再到我们最终产生某些念头的一系列反应。

视觉的实质不过是人体视觉器官通过对不同波长的光波的识别和标识形成了颜色,并通过对光的强弱构建出所谓轮廓和形状的一种人脑的拟态幻觉。所谓拟态即是外界实际并没有所谓的颜色或者形状,但是人眼通过对波长的识别来人为构建了颜色并进行了区分。

而事物实际也并没有真实存在的形状,只是我们的视觉识别能力存在局限性,在试图还原真实的情形下,对事物进行了缩略处理。因为即使是固体,表面的分子也是存在可分隔的间距的,并且表面也存在某些同类的分子处于不同程度的游离状态,只是这些间隔和游离太过微小,在细胞层面都无法被人的感官获知。所谓的轮廓只是一种大致的勾勒,却从不是真实。人类眼睛只是试图在某个较大的层面凝聚出一种相对的真实,而从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这实际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形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2、听觉的神经运作机制

听觉接收的外界信号主要是声波。声波传导到鼓膜位置,引起鼓膜振动,依次带动内侧的听骨链、内耳内淋巴液震动,并传递到耳蜗窝轴上的基底膜。在基底膜被带动进行震动时,声波的振动信号被转化为神经系统可解读的电信号。实现了外部信号的内部转换。然后双极细胞将这些信息沿其中枢支神经纤维——听神经向脑内传导,首先达到延脑的耳蜗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后大部分纤维沿外侧丘系到达下丘。另一部分纤维从耳蜗核经过延脑的上下橄榄核与斜方体,再到达下丘。信号随后被传送到丘脑的内侧膝状体,并继续传递到达大脑颞叶皮层中与听觉相关皮质,包括:初级听皮层和次级听皮层。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信号经过了3-4层神经传递层级,并且大量的电信号在中途截止,被止步于下丘或内侧膝状体,无法到达大脑皮质。目前的研究认为初级听觉皮质可能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频率调制,如探测频率变化的方向和声定位,而次级听觉皮质进一步探索更为复杂的听觉信息。

上述这一过程可以看到,从声波到电信号,再到被人类大脑结果,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并且中间存在了诸多舍弃,在加工过程之后得到的结论也只是人脑加工后的结果。因而产生出的结果也并非真实完整的结果。人们已经发现了诸如“带宽临界”等理论。这是人类听觉系统存在限制的一种写照。

事实上,自然界从来没有什么真实的声音,所有的只是震动和频率而已,所有的声音都是我们人体器官在接收这些信号后转换后的结果,换句话说,声音是我们的人脑为了让我们提起关注和接受某些信号特意设计而成的一种拟态幻觉,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3、味觉的神经运作机制

味觉和嗅觉共同被认为是化学感官,因为最初反映都针对环境中的分子(化学品)。我们的味蕾是我们的感知器官,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刺激兴奋,将化学信号以神经递质和电信号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大脑。基本味觉包括咸酸苦鲜甜。对更复杂的味道的知觉来自于眶额皮质的次级味觉皮质等大脑区域对这些单独味觉的复杂皮质加工。眶额皮质也被用来加工事物的奖赏价值和想要吃更多食物的动机。

实际上,食物的味道并不是他本身就具有某种味道,而是我们人体中相关感知细胞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接收,和大脑对这种接收的不同奖励和警示作用后,呈现给我们意识的结果。

这意味着,所谓的美味从来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物质自身的化学成分而已,而这些化学成分本身也没有什么真实的味道,只是人体或者说人的味觉感知器官和人脑给我们意识构建起来的一种错觉。

4、嗅觉的神经运作机制

嗅觉和味觉是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相对味觉实际是远感。他通过位于鼻腔内嗅细胞的嗅毛接触物质分子。嗅毛中包含的多达400-1000多种的嗅觉感受器(也称“嗅觉受体”)会被特定的物质分子激活,形成特定的电信号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嗅球。嗅球的主要神经细胞有两种:僧帽细胞和刷状细胞。两者的轴突组成外侧嗅束,投向至初级嗅皮质,在此感知气味。但人体嗅觉的形成并不止步于此,初级嗅皮质还发出纤维,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包括眶额皮质在内的次级嗅皮质。

次级嗅觉皮质对于识别气味本身十分重要。眶额皮质参与了人类对气味的辨识和理解,同时他也是人类情绪产生的主要神经机制,这些某种程度意味着嗅觉和情绪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嗅觉皮质和边缘系统在结构上的相邻性和他们的神经交互作用实际上是在调取过往的记忆,以识别该气味的归属。

从机制上分析,嗅觉的本质始于对物质分子成分的识别,终于对记忆的调取,分子本身并非真实存在着气味,分子只是分子本身,是人体嗅毛上受体的激活让人体感受到了某种气味。换而言之,如果嗅毛中包含的受体不同,那么人们对气味的感受也可能截然不同。

5、躯体的神经运作机制

躯体感知有多个渠道。

位于皮肤中的微小体对像触摸、压力和温度这样的躯体感知信息有反应。疼痛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对疼痛信息有反应。位于肌肉和肌腱链接处的神经细胞提供本体感受信息。这些碰触、位置、压力、温度、疼痛信号被传输到丘脑,进一步被传递到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I区),更敏感的身体部位拥有相对更大皮质区域。双侧次级躯体感觉皮质(S2)区接收来自身体两侧的感觉信息,使得感觉信息可以横向交流。

事实上,我们的躯体反应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因为我们的躯体是与外界时刻保持接通的。我们的皮肤可以呼吸,除了毛孔,皮肤细胞之间也存在间隔,在更细小的分子层面同样存在间隔,这些间隔,使得某些粒子可以自由进入个体的躯体。但是这些粒子过于微小,在日常中往往不会对更大层面的躯体造成损伤,因而被我们的人体机制忽略,而只保留了某些被人体标识为可能导致躯体损伤的感知系统,比如我们的触觉、对压力、温度和痛觉的感知。

6、多通道知觉和联觉

大脑的某些区域,例如上丘和颞上沟,加工来自多于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整合多通道信息以增加知觉的敏感性和精确性。但是这种整合某种情形下同样意味着扭曲。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样多的食物,当他放在浅而小的盘子里,人们往往会认为他的量更多(相比于同样的食物放在深而大的盘子时)。同样的咖啡,当盛放他的杯子的颜色呈现咖啡色或者红色时,人们会下意识认为他更浓郁。这是联觉带给人们的影响。

7、可能存在其他影响人体感知、情绪、智力和认知等因素

近年的医学逐渐发现人体的肠道菌群对人体很多方面的神经运作造成影响。比如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发现: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组中肠道厚壁菌门数量较多,正常组拟杆菌门数量相对较多。德国的波恩大学分析发现瘤胃梭菌属与个人处理和学习信息、以及关注和操纵环境的能力成正相关。一个因立克次氏体微生物患病的孩子出现了光线感知问题等等。这些都在表明事实上存在很多影响人体感知的其他因素。

人类并非简单的只有五感。人类拥有更多影响感知和思考的未知因素。

(二)对外部世界感知结果的虚幻性

颜色并不真实存在,他是人体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编辑反馈的结果;声音并不真实存在,他是人体将不同频率的震动信号转换成声波后的模拟反馈;气味和味道并不真实存在,他是人体对特定化学物质的反馈表达。人体的机制设计成能够对这些特定的波长、震动频率和特定化学成分进行反馈,才形成了颜色、形状、轮廓、声音、气味、味道。我们的肢体感受也是一样。人体的肢体感受如触觉、疼痛感,只是在持续与外界交换、接收甚至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的局部表达。事实上,人体与外界无时无刻不在交换,范围也绝不仅于此,肢体感觉只是在人体的认知中强化了其中一些,起到了提示作用而已,并不代表我们没感知到的就没有接触。

而我们所有人能够感受到这些并且能够成功的交流这些,完全是基于我们都拥有类似的神经感受能力,由于机制的极度接近,进而群体性的建立起来的一种幻觉共识。

这种幻觉共识使得我们的感受在彼此间不停地被佐证,让我们自己相信我们感知到的都是真实的,即使他们从来并不是真实客观的。即使我们现在的科学已经认识到:还原到一切的本质,所有的物质也不过是不同粒子之间的不同凝聚。所有的物质内部都包含着大量的空隙,更不存在所谓的颜色、形状、轮廓、气味等等。我们感知到的只是一种共同幻觉。

(三)对外部世界感知的生物学缺陷及其对认知影响

1、 感知系统的接收能力有限意味着认知的局限

这种接受能力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外部信号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因为个体的感知系统的信号接收并能被解读的范围被锁定在很小的一个区域。

(1)外部信号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外部信号本身就是不完整的,且这些不完整的信号中还只有一部分能够被感知系统接收。虽然外部信号是客观存在的,诸如:光信号、声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磁场信号等等。但无论哪种信号都无法完整反映某个事物。

譬如一朵花,当光线照射到花朵上时,这些光线无法照射到内部,也就无法将花朵的内部信号反馈给我们。这使得外部信号本身携带的信号只是局部的,片面的,不能反映事物全貌的。

同时,照射到这朵花的光线中,只有一部分能够反射到我们的眼中,被我们接收,而另外一部分反射到其他事物的表面或者被其他人接收。这就使得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观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接收到的信号本身就是有差异的。可以说,没有人能同时获得所有照射到这朵花表面的所有光信号。由于这种限制,我们的大脑只能在缓慢的演变中将自己训练成不断试图补足和补全这些缺失部分的处理系统。

这意味着,我们收集到的外部信号本身就是局部的,而我们大脑的机制就是要不断地用经验和猜测来补全这些缺失的信息。这种补全也意味着大多数我们坚信的、甚至所见所闻的信息都是被构建在假设之上,而我们对这种虚假一无所知。

(2)我们的感知系统的接收能力存在限制

即使是被我们的感知系统接收了,我们也无法完全解读。比如声音,人类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大致是20HZ-20000HZ。一旦超过这些频率,外部信号仍然能够进入我们的躯体,但是人体无法有效对其进行解读从而获取信息。再比如,我们的躯体只能接受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可见光,对不在这一范围的同样无法解读。

这一连串的不完整,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始终构建在巨大的缺陷上。我们无法在获得局部信号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整掌握所有的真相。因此,如果我们的大脑在试图向我们诉说某种他所谓认为的真相,那也只是一场基于他已经获取信号,补全之后的幻觉。也许这种幻觉具有一定的真实基础,但是这种幻觉本身实际也是在抛弃最真实的真相,只是在试图模拟一种相对事实而已。而至于这种模拟程度如何,就取决于每个个体本身的构建。

这种不完整和解读能力的限制,让所有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实际上都存在一个前提:人根据五感所及的所有结论实际都是存在缺陷的,都可能是不完整的,都是在人体的设定下,我们的大脑呈现给我们的幻觉。

2、感知系统对信号进行了转换,本身已经扭曲了信号

(1)大部分外部信号需要转换为内部信号才能被解读,转化本身就是扭曲

对人体来说,大部分外部信号都需要转换为电信号,人体才能解读并建立意识,即使少部分化学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但在深层次的解读时仍然无法脱离转换成电信号的必然过程。这种转换本身就是对外部信号的扭曲,他将外部信号中包含的信息进行了筛选、处理和转化,使得原始信号被扭曲和舍弃掉了,他不再完整真实的反映他所携带的全部信号,而只是被接收后篡改的结果。

(2)神经系统的层层处理机制截流了大量的信号,使得大量信号没有被解读

人类神经系统在接收、转换、传递和解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信号进行修改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信号的传递,中止其中一些信号,比如我们的听觉,实际上大量的神经信号在中途都被终止传递了,根本无法到达初级听皮质,更谈不上被解读,进入我们的意识。即使在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部分,也存在着大量的合并,比如在听觉系统中的“临界带宽”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波会被我们听觉系统识别为同一纯音。但在这个范围之外,不显著超过这个频率范围的两个不同段声波则会被识别为同一音的不和谐叠音,并让个体感受到不同程度的不适。只有大幅超过临界范围,我们才能够将其认定为是两个音。

3、感知系统传递给我们大脑的信号并不总是出现在显意识

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感知系统传递给大脑的信号大量停留在潜意识,只有一部分能成功进入到个体的显意识,形成我们的认知。换句话说,我们所认为的信息只是我们接收到信号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仍然是被加工和处理过的,并不是真实的信号。

但这种影响不仅限于我们无法全面的认识事物或形成了看似真实实则虚假的认知,更大的影响在于这种结构会导致:我们的潜意识很可能会被某些信号写入,但我们自身却无从察觉,从而形成对我们的操控。

比如利用视觉的运作机制,在视频中的某些特定点位重复嵌入某些图片信息。这些点位设定的图片内容与其前后的图片不连续,但却以某些固定频率存在,而其他图片则是连续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点存在时间够短,频率适当的话,人眼虽然能读取并将其传递到神经系统,但它却并不会在显意识中显现。因为它停留的时间并不足以支撑这种显现。个体也会因为更加关注那些连贯的动态视觉而忽略它们的存在。但它们携带的信号却可能持续保存在人的潜意识中,等待后续某些相关信号激发,引发个体相关的行为。但这些都是在人们毫无察觉的过程中发生的,因为人们的显意识并没有真实地收到这一信号。但它们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切实存在着。

再比如,人体在处理听觉的过程中对信号进行了大量的筛选。诸多信号在中途就被终止传递了。这意味着在我们的显意识之外,我们的脑部神经实际处理了大量我们未知的信号。而这些信号至少已经到达了我们的中脑的下丘和丘脑中的内侧膝状体,甚至可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大脑皮层,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显意识显现。

4、神经系统运行的逻辑本身就是漏洞所在

当感知系统的运作机制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人类的神经系统运作机制本身就可以成为漏洞所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人体的机制写入他希望写入的信号,通过这种信号诱导其他个体。因为信号本身可以是虚假制造的,可以是与实际脱节的,但是当他传导到人体中,人类的感知系统是无法分辨这些信号真假的,他只能接收。但是这种接收本身就意味着,人的意识、潜意识甚至是记忆中已经保留了这些信号。这些信号在未来都可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即使个体通过思考试图去辨识和去除这些问题信号,他们仍然可能会保留在个体的记忆和潜意识中。并且由于信号长时间停留在潜意识中,很可能导致在个体辨识真假之前就已经被自身的潜意识迷惑。这意味着,人体实际很可能在审视一个信号真假之前已经可能会被自己的感知到的信号诱导并形成认知。

5、大脑的自动补全和刻意遗漏意味着“人只是自我想象的生物”

(1)人类大脑的自动补全功能影响着人类认知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一直在进行脑补工作,我们所有的感觉、记忆和认知都建立在这些脑补的基础上,而不是客观的真实基础上,这实际上一直在影响我们的认知。

比如我们认知中的所谓颜色,只是我们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的辨识,在大脑中进行区分并设计补全的结果,本质上是种幻觉。事实上,所谓的颜色从来都并不存在,只是我们人脑为了便于人体理解进行的人为投射而已。同样,形状和轮廓也是同样如此,光的强弱和不同的波长的光勾勒了形状和轮廓,这是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在我们神经系统中的运作过程中,也是被我们的大脑人为补全的结果。再比如,人的大脑同样会对声音进行补全,比如注明的谢泼德音调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听觉将不断循环的声音脑补成一直在变高的音调。

我们大脑的自动补全并不止于此,大脑的自动补全应用于方方面面。我们在高度关注某人的时候,往往会将自身带入他的心理感受,形成我们自身对该人感受的强化理解,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脑补。这种感受实际未必是当事人的真实感受。但这种主体转移的脑补,客观上赋予了我们对关注对象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也同时导致我们忽视了其他的事实。即使我们其实都知道,我们对某人的关注和脑补通常是不完整的,往往仅仅是他的某段经历,或者某个面向,而非他完整的人生和所有面向。但我们将这个过程中总是会下意识地忽略这个事实,反而给与了该人更多的支持。如果该对象客观上对周围人造成了伤害,我们很可能因为将视角仅仅停留在关注对象身上,忽视这些客观的伤害或者理解这种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忽略那些被他伤害的对象,更忽略他们的内在感受,即使后者的感受实际是更深刻且更需要被观察到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转换视角,站在被伤害者的角度上,我们的认知就会截然不同。事实上,当我们将关注点聚焦在某一处时往往就意味着一种刻意的包庇和认知扭曲。

这种脑补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记忆系统,大脑为了补全我们记忆中缺失的部分,往往会将近期接收到的信号调整,修补篡改进此前的某个记忆片段中。这种情形广泛存在。也正因此,法庭上严格禁止诱导式提问。

我们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脑补机制,使得我们并没有自身所认为的那么可靠。

(2)大脑的屏蔽作用:特克斯勒消逝效应影响我们的认知

我们的大脑不仅在进行脑补,也在屏蔽某些信号。我们每天都承受着持续不断地感官刺激,这会让人分心。基于这点,我们的大脑产生了特克斯勒消逝效应,屏蔽掉了潜意识认为不必要的东西,比如对某些周遭不关注事务的屏蔽,再比如对自己身上的味道或者某种日常触感的屏蔽。

这种屏蔽使得我们会在某些区域错失某些关键信号,导致认知差错。因为我们潜意识认为不重要的事务未必是真的不重要。

6、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必然会引发认知扭曲

人类的生理机制决定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必然会引发认知扭曲。

(1)光影变换影响的不只是视觉结果,也能同时在扭曲我们对事物的评判认知

比如从低向高观看或者拍摄,会使个体显得更加高大,从而让观看的其他个体对该对象产生相应的心理暗示。我们日常所说“高光”实际就是由此而来。这种光影影响的不只是视觉结果,同时也是我们内心的某种评断和认知。因为高大本来就会对我们的意识带来一种更深刻的冲击。在生活中,人们时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实际也是类似原因。这些冲击会深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以至我们在意识的更底层确立对某人不同的印象和观感。

这种高光的赋予会让个体对该对象产生更加正向肯定的倾向。而一个人如果长期接收类似的信号,甚至可能先入为主地将某人在心里塑造成某个形象。即使该对象其实与此相差甚大。这就是光影变化对人认知和判断的影响。

不仅是观看角度,被凸显的个体、被通过色彩映衬的个体等等,这些不同的光影形式看似只是简单的视觉结果,但实际却会让人们更加关注该对象,或者更具体地说,在某种情形下的该对象,从而对人植入暗示。而这些暗示会在我们意识的底层运作,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认知。

事实上,我们的视觉错觉多种多样。每个视觉错觉实际都可能是人类被误导,进而被暗示的机制漏洞。比如:我们的视觉还可能将存在判别为不存在,将平行判定为不平行,这在很多的视觉效应图片中都得到了印证。而对这些信号的把握和操控实际就等于在悄然改写他人认知。

(2)视觉暂留可能导致个体认知被人为干预,或者导致遗漏重要信息

视觉暂留是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这种保留经常是短时间的,但客观上却可能成为人体的信号漏洞。

这种影响可能会同时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是可能会被人利用,人为制造某些信号,偷藏进目标对象的潜意识中,用于谋取私利。比如某个包含着特定信息的内容,被固定频率地嵌入到连续播放,具有一定连贯性的图片之中。由于该图片的停留时间非常短,且无法与前后的图片形成联动,因此在连续播放的图片之间就会被忽略。但是由于该特定信息的内容实际闪现频次是非常高,可能会在人的潜意识中形成某种构建,使得个体在一定情况下接触到激发点就会被潜意识影响去采取相应行动。这也常常是广告法中禁止短时间内过度重复相同内容的原因之一。

二是这种倾向可能使得很多关键信息被遗漏,很可能导致某个不连贯但非常重要的信息无法进入人的显意识,影响人的正常判断。

(3)五感为个体建立的所有直观认知都是扭曲的表达

颜色并不真实存在,它是人体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模拟反馈;声音并不真实存在,它是人体对不同频率声波信号的转换模拟反馈;气味和味道并不真实存在,它是人体对特定化学物质的反馈表达。人体的机制设计成能够对这些特定的波长、震动频率和特定化学成分进行反馈,才形成了颜色、形状、轮廓、声音、气味、味道。而人体的肢体感觉如触觉、疼痛感,只是在持续与外界交换、接收甚至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的局部表达,事实上,人体与外界无时无刻不在交换,肢体感觉只是在人体的认知中强化了其中一些,起到了提示作用而已。

这些五感带来的直观感受实际都是一种大脑的扭曲,我们依赖这些建立起来的认知实际上只是我们这一物种由于其机制相似,进而群体性的建立起来的一种幻觉共识。而这些直观的认知从来就是扭曲的,与事实不相符的。

(4)五感试图建立的有关存在与否、动静的认知同样是虚假的

五感实际无法感知对象是否真实存在的,也无法感知到物体是否移动。

①五感试图建立的存在与否的认知是虚假的

我们总是试图通过五感来辨识某个事物是否存在。但是通过五感来建立存在与否的认知是种虚妄。

比如,我们维持生命必须的氧气,我们无法感知到他们是否存在,生活在我们躯体上的各种细菌微生物,乃至各种放射性核素,我们都无法辨识其是否存在。甚至物体的边界,本身也是模糊的,表面存在各种不同间隔的粒子游离,但却被我们的视觉概括的反馈成拥有成某个严密的边界。再比如各种常见的五感错觉,我们时常将并不存在的东西脑补成存在,却将存在的东西忽略。或者高速移动过程中或者在两帧之间的事物,我们的视觉也无法认识到他是否真实存在。

这是五感试图还原存在过程中发生的扭曲。我们依赖五感来判断存在与否,本身是一种虚妄。

②我们的感知系统无法感知到绝对的动静

人体依赖五感和与此相关的大脑机制建立的动静感,同样是具有局限性的。人在地球上无法感知到地球的移动,无法感知到宇宙的扩张,无法感知到植物缓慢的生长,即使手上有个长颈蛇吻虫在移动,人们也无法感知到这种移动。而通常人们认为自己可以判别动静只是通过对比和定位,甚至是需要联合思维后判断。

这实际意味着感知系统的局限性和相对性。我们通过五感获得的真实世界从来不是那么的真实。它们只是在试图在力所能及的相对层面完成对我们自身生命体系的支持,仅此而已。

(5)听觉及其错觉让人忽视真相,影响人的情绪情感,进而影响认知

听觉对人的影响实际上非常大。事实上,我们所认为的听觉本身就是一种错觉。我们所认为的某个单一音实际可能是多个相近音的结合,他们可能来自于同一出处,也可能是由来自不同出处但在某种情况下呈现出同一样子。

并且我们被声音的震动本身驱动情感,很可能是来自于我们自身躯体的结构和本能。比如持续低音“6152”旋律组合反复弹奏会让我们产生震撼感,让我们不自觉的进入更加沉稳和厚重的状态。再比如临界带宽理论,意味着人在接收到某种差异程度的和旋时往往可以更愉悦,而在接收到另外两个频率相近但又不在无法识别范围内的音色就会认为听到了同一音色的叠音,从而产生某种不和谐的音色导致的烦躁情绪。而由情绪,又会影响甚至决定个体对信号的接纳态度,很多时候,我们接受和决绝某个信号也与我们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相关。如此,听觉及其错觉就实现了对人类状态和认知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观看同一个视频片段,如果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可能产生不同的观感和认知。这实际就是听觉通过对情绪进行影响,进而影响我们的认知。

(6)联觉的扭曲作用

联觉往往会扭曲人们的直观认知。比如著名的麦格克效应:同时看到嘴型和听到声音,人们会相信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即使实际对方发生的声音是准确的。再比如:大小重量错觉:同样的重量不同体积的纸箱,人们往往认为小的那个更轻。或者,人们会倾向于购买装在颜色更深咖啡杯里的咖啡。

这是联觉导致的认知谬误。

(7)存在大量的未被查找到原因的错觉导致认知扭曲

除了上述提及的那些感官错觉外,人们实际发现了更多的错觉。

事实上,无论视觉、听觉、嗅觉还是触觉,在所有的感知体系中,错觉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常态。只不过我们因为习惯,而选择忽视。

这些错觉虽然尚未找到明确的生物运作原因,但切切实实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三、对自身躯体的感知

对自身躯体的感知主要是为了更精准地了解自身状态。有可能是躯体出现异常,提醒我们关注;也有可能是我们主动关注躯体希望更详细地了解躯体状态。在躯体状态的背后潜藏的是大量躯体自身的需求,和少部分我们意识投射到躯体的反应。因而感知自身躯体,既是了解自身躯体的途径,也是了解自己精神世界的途径。

对躯体的感知分为三种:

一是躯体内部某个部位发射出信号,引发意识关注,常见于某种躯体不适;

二是个体通过关注力放置,有意识地试图去察觉某个部位的状态。由于特别的关注,往往能比平常状态下观察得更多更细致;

三是关注躯体的本能反映。很多时候,我们的躯体会本能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在某些情况下,人会觉察到自己气得浑身发抖,或者因为听到某些信息感觉身体发冷等等。这实际都是在表达我们内心的诉求。躯体也是我们内在情感和需求表达的窗口。对躯体进行的感知实际也是找回我们内心的一种方法。

四、 对精神世界的感知

对精神世界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却也是最隐晦的。

因为人们总是忙于对外界的探索,忽略自己的内心。这其中有对自己真心所爱事物的忽略,有对自己内在需求和背后推动原因的忽略,甚至也有对真实自己的忽略。因为意识的存在,人变得不再只是躯体的生物。因为有意识,我们才有悲喜。我们的意识才是决定我们能否真正快乐的根本。

(一)对精神世界的感知方式

1、对本能的感知

本能是真实自我的直接展现,当某件事发生时,本能往往会第一时间出现。有时直接体现为某种躯体反映,有时体现为某种心理活动,即某种念头。本能往往反映的是人内心某种真实的渴望和需求。感受本能,实际是通过感受我们躯体的自主反映和下意识念头,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去感受自己的渴望和需求。但这远远不是终点,在感受本能后,我们还需要去追寻它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思考我们到底是被何种原因驱动导致这种念头产生,是躯体的需求还是精神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解读自己的内心。

2、对情绪情感的感知

情绪情感中也往往孕育着人内在的偏好和需求。

人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抗拒心理,也会因为某些事情产生愤怒、担忧、恐惧、悲伤等等心理。在这些抗拒、愤怒、担忧、恐惧的背后往往藏着我们内在真正的偏好和需求。对这些情绪情感进行感知,我们才能更深切地了解到自己真正的喜好是什么,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无论外界如何塑造我们,如何用信号渗透和影响我们,我们的内在始终有自己的偏好的。而情绪情感就链接着这种偏好,也链接着我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情绪情感的感知去加深这种认知,我们才可能循着这些内在的感知找到我们的核心所在,也才可能找回我们真正的自己。

但人在情绪情感的渗透之中往往难以自控,会深陷于情绪情感之中。要做到对情绪情感的感受既需要深入其中,又需要抽离。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时刻把控“谁是主体,谁是对象”。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人,人的情绪情感也是为自身服务的,他们实际是在提示我们内在的需求,因此他不应该成为能够操控我们自身的主人,反而应该成为我们感知的对象,以及探寻自我的契机。

我们在情绪发生的那一刻就应该训练去体会自己的整体状态,而非某个局部状态,更不是深陷其中,忽视所有的外界和自身整体。比如愤怒,我们在愤怒状态下,如果将注意力放置在愤怒的对象或目标上,这实际上就是在深陷愤怒之中,但如果我们将关注点放置在愤怒本身,去感受愤怒背后潜藏的原因和自己的内在诉求。这实际上就是在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感受,也就完成了自身的主体转换,将自己从情绪的被绑缚者转变成情绪的主人。

3、对外在感受的感知

不仅情绪情感可以被感知,所有的外部感受也可以进行感知。比如我们在欣赏落日的时候内心涌现出来的感受,那实际也是我们对外部感觉的再感受。我们不仅仅在用五感感知世界,也在通过这种感知追寻我们内在世界真正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同一个画面,不同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实际就与“我们内在更在意什么”密切相关。

4、对自身意念的感知

自身意念即出现在我们精神世界中的念头。它们是我们思想和需求的具体呈现。它们虽然直接却未必根本。每个念头背后都存在着某些支撑它的东西,可能是某种内在需求,可能是某种情感,也可能是某种更深刻但未被发掘的观念。我们感受这些念头实际也是在对念头进行追踪和还原。通过这种追踪和还原,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二)感知精神世界的作用

对内感知是为了发现更真实的自己。这其中包括找到能让自己快乐生活的方式,找到自己内在真实的需求,以及找回自己真心想要的追求。这是让我们生命更圆满的必经之路。

1、对自我真实偏好和特质的发现

对自我真实偏好和特质的发现实际是构建自己快乐生活方式的基础。我们的偏好和特质决定了我们在哪种状态下会更舒畅,也就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偏好和特质实际是个体大多数选择的出发点,也是个体最舒适的下意识选择。

而这两者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只有不断地感受、审视自身,个体才能发现自我真实的偏好和特质,并由此构建起真正让自己快乐幸福的生活方式。

2、对自我内在需求的发现

对自我内在需求的发现同样是对内感受的目标之一。因为需求常常是我们行动的直接原因。每个行动背后往往都是需求。分清哪些需求是真实自我产生的,哪些是被外界灌输而来,哪些是双重影响结合后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这种来源的发现,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自身行动的控制权的状态。事实上,很多时候个体未必真的清楚自己心中的想法到底来源于何处,是否是由外界推动产生的。而这种状态的个体,往往被动成为了外界操控的工具。

3、对内在自我追求的发现

这里的“自我追求”既包括物质层面的追求,更包括精神层面的追求。因为大部分时间,萦绕在我们想法中的“我”实际只是意识层面的“我”。这个意识的我包括了部分躯体汇总而来的信号,但更多的则围绕“我”和某些附加概念产生的其他精神信号。因此,这个意识中的我追求的也必然不会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囊括精神和物质双重层面。甚至从数量上说,意识中的我,对精神的追求方方面面,很可能在数量上超过对物质的追求。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意识的信号本质。这种本质使得意识实际无法脱离物质存在。因此,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在一定程度内,意识的我,会更倾向或者说更看重物质追求。但在超出能够妥善支撑信号流正常存续和流转的情形下,意识的我很可能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即:转变为本质上更看重自身精神追求,对物质的追求仅保持在稳定足够的状态。

虽然在整体层面上,大部分个体会产生这一倾向。但这不代表所有的个体都会如此。这也恰恰是对内感知存在的意义。因为个体的追求倾向本身就可能千差万别。而这千差万别又与个体自身独特的状态密切相关。这种差异实际是个体在环境和自身双重影响下的必然表现。因此,每个个体实际都要为自己负责,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找到自己的内心诉求。这其中,也包括对内在自我追求的发掘。

4、结论

只有通过对内感知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地去除伪信息,发现独属于我们自身的真正的偏好、特质、需求和生命追求。而我们只有选择自己真心所爱的,希望达成的去落实行动,才可能让我们得到内在真正的快乐。因为外界赋予的需求永远无法替代我们真实想要的。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挖掘我们所感知到的到底源于何方,是外界传递给我们的,还是自身意识演变的结果;是满足自己真实内心的需求,还是被外界信号扭曲篡改后的替代和转换品。从而还原出处,找到根本。当然,我们在处理这些的时候,还需要结合思维的力量,进行综合处理。

(三)对内感知对个体认知产生的影响

对精神的感知实际是帮助个体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因而大多数时候,它并不是关于外部的认知,而是关于我们自身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很少涉及评判和标准,实际也不需要涉及评判和标准。个体的感受即是感受本身。我们的快乐即是快乐,我们的悲伤即是悲伤。我们只需要尊重和正视它们的存在,看到它们因何而存在,感受我们身在其中最看重的事物。这就实现了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强化。

人对外界的认知构建了我们眼中的世界,但人对自身的认知决定了我们会如何行动。对精神的感知实际上就是在帮助我们找回我们自身,找回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四)对内感知的能力现状

即使生物学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是存在一定空白的,但对内感知却近乎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转移关注到自己的躯体的某一部分,某个特殊的念头,某种潜藏的情绪情感,甚至某种本能的反应。

但我们大多数人似乎也能感受到,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明显高于对内部的感知能力。我们总是在关注外部,忽略内在。我们内在的思绪和感受总是很容易被外界信号打断。

我们的感知能力似乎也在遵循用进废退原理。我们越是过度依赖外部感知,越训练,我们就越敏感于对外的感受。我们越忽视对内在感受,减少甚至不再探查自己的内心偏好、真实需求和内在追求,我们就越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甚至我们还会轻而易举地忘记这一能力。就这样,我们人类逐渐被外部信号淹没和俘获,对内感知的能力丧失得越来越快,以至最后活成了只被外部信号刺激和影响的麻木的人。

这其实也是种悲哀。我们产生了意识,却又放弃了意识的自控权,让它回归到了原始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