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思考价值观的“正”,正好这两天就出来一个价值观“很正”的案例,即所谓的疫苗事件。事件本身不必多言,太多文章,太多媒体在操心了,今天仍然从价值观的角度来思考这事。
第一次看到兽爷的文章我也震惊了,这疫苗厂家居然通过以伤害别人的过程来达到自己收益的过程。这显然违背了价值交换的原则。之前在思考中就提到过:
价值的获得一定是源于解决对方问题的前提下获得的。
难道对方的问题是等着自己的孩子被伤害吗?显然不是。
任何价值交换的前提是促进对方生存基础上展开的。
无论是个体还是公司都是如此,帮助对方活下来,活的更好是价值交换的前提。价值观的“正”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所有人的价值交换都源于此,对方之所以愿意花钱购买你的产品或者你的服务,是因为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好,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认知能力强大这都是生存必备的能力。
周末两天,朋友圈里对疫苗事件骂声一片,都是在骂这药厂没良心。这没良心正是说明他们的价值观”不正“了。他们打着帮助别人的名义(幌子),却是在做欺骗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这违背了基于生存的价值交换原则。我们之所以骂,是源于:被欺骗。
即说到做不到的价值交换精神。
之所以大家激动是因为这欺骗的后果太严重,不仅仅是伤害了对这个药厂的信任,更因为他们的欺骗给价值交换的购买方造成了恶劣的后果:原来孩子付出的痛痛是无效的,真所谓:
思考多了,就不免学会跳出来在更大的视角上观察这问题的源头,如果说生存环境决定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了思维模式。那么今天出现的这些价值观“不正”的事件源于哪里?
我想还是源于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这环境从教育到工作再到商业,减少对价值观正的培养,忽视了价值交换的 “正”,更是在急切的忙自己成就的“名”。
在这个连接裂变的时代,时刻比较的时代,价值观难以即时体现出来,反而是那些更刺激的,更有存在的表现更容易让自己获得比较的成就感。很多人就丧失了价值交换的根,转而去追逐成名的利了。
我们说手段和目的,从价值交换上来说,目的是生存,手段是促进生存的方法。而如今却偏了,很多人的手段居然变成了伤害对方,欺骗对方来达到自己存在感的目的。这违背人性,更违背人文。
当然,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动力都来自成就感和恐惧感。那些价值观“不正”的人,之所以敢用这“不正”的手段去获取价值,获得成就感,这说明他们认同这样的投入产出是自己最佳的收益模型,这样做的后果也不会有恐惧感,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我们这生存环境中还没有建立遏制这成就感的恐惧机制。于是从奶粉到疫苗可以持续上演....
好在我们活在这互联的时代,法律无法给他们恐惧,我们的口水却也可以让他们吓破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