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行,初见桂林!
很多年前,一首《我想去桂林》,说中了七零八零后很多人的心事,也激发了我对桂林这座南方小城的好奇与向往。于是,我想去桂林,就不再只是一句歌词了。
这个夏天,难得有假!两天的盘算之后,我就整装出行了。
从我所居住的北方小城到达目的地中间有两千多公里。一路上途径河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最后才进入广西境内,近十个小时的高铁疾驰后,我终于在晚上十点三十六分抵达了我心心念念的南方小城——桂林。
一下高铁,热浪扑面而来。整个人犹如立即被丢入一个大蒸笼般。幸好,联系的导游非常尽心。详细交代了具体路线,我没怎么费劲就轻松打车到了酒店。
那是位于市中心两江四湖区域内的一家酒店。酒店正对四湖之一的杉湖。按捺不住对美景的渴望,放下行李之后,我即刻投身于热浪之中,去欣赏这座小城夜晚的美景了。
只见绿树成荫、曲曲折折的小径边,黑黢黢的湖水在偶尔拂过的微风中泛起少有的几点银光。即便如此,标志性的日月双塔赫然映入眼帘。两座塔紧紧相依,恍如恩爱非常的一对情侣,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在绿树环抱中亲切依偎着。映着塔顶的灯光,它们不算高大但却伟岸的身躯挺拔在天地之间。我静静地在湖边站立着,感受着双塔的存在,也感受着古人依山傍湖,修筑双塔的情怀。那一瞬间只觉得躁动不安的心瞬间就静了下来。
沿着湖边的小径徜徉在热浪中,我没有任何的抱怨之词。隔着建筑物的空隙,似乎能隐约看到远处的一座座小山丘,一座座不是很高,但却间隔不远,相依或相望的可爱的小山。
在湖边的一处开阔之地,耸立着一座雕像,走近来看,雕像主人是南宋文人王正功。王正功为官40年,先后在12个地方任职,他为官清廉,到桂林时已经68岁。1201年,正逢桂林大比之年,王正功于乡试中举后的鹿鸣宴上讲话。为劝勉新科举人,王正功赋诗二首,其中第二首诗的第一句就是我们熟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全诗如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王正功作为当时的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桂林市市长,他吟诵此诗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吟咏山水,而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比,希望新科举人能继续独占鳌头,如鲲鹏展翅,闯出广阔的天空。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无心插柳的一句话,会成为800年后桂林城最好的宣传语。
此刻站在两江四湖的中心地带,望着不远处的日月双塔,品味着这句经典的诗词,内心突然涌上一种莫名的期待。
陶醉,漓江风光!
是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最美的景致在阳朔一带。因为已经定了第二天前往阳朔的船票,所以不再逗留,回到酒店洗漱后早早入睡。梦里心神似乎已经飞到了碧波荡漾的漓江之上。
第二天清晨,我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登上了“歌力思时尚号”游艇。站在船头,看着远处一座座紧紧相连的山峰,倒影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我已然心神荡漾了。选择了靠窗的位置,船开启了,看着一路上左右两侧迷人的景致,我默念一句“人在画中游”了。
远处浅水滩里,有渔民正在水中撒网捕鱼,窄窄的竹筏上,也有鱼鹰在渔民的竹竿驱赶下,开始了它的工作。渔民则悠闲地坐在竹筏上抽着烟,望向远方。多少次在电视或手机上看到的美图此刻就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我的内心不由地涌上一股愉悦和满足。
伴随着船桨划水的声音,耳听着船外新式竹筏上柴油机“突突突”驶过的声音,可以清晰地看到碧绿的漓江上一道道水波荡漾开来,直如著名散文家杨朔笔下所言,漓江的水真绿,绿得像无暇的翡翠。可不,一块块碧玉般的翡翠,通透闪亮,让人不由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移开眼睛。
有趣的是,这醉人的碧波两岸那连绵起伏的一座座小山峰,是亿万年前地质时代的一次运动所致。它们或挤挤挨挨,或相隔不远,或遥相呼应,有的像蹦蹦跳跳的孩子,好似在和小伙伴嬉戏玩闹;有的像翘首而盼的女子,等待远行的夫婿归来;有的像低头沉思的智者,在对人类的命运做审慎的分析;也有的像极了传说中的神龟,用千年的蛰伏告诉人们长寿的真谛;当然,也有那形似慢慢抬头的狮子,昂首的瞬间,就已然展现了凛凛的王者风范……
不论是怎样的山峦,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是不同的观感。其实这些小山妙就妙在它们的形状各有特点,能激发人无穷的想象,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人为地赋予了它无限的意味,在满足观者内心想象力扩张的同时,还能衍生出几许不可言说的浪漫感与奇幻的神秘感,这样的情感体验应该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美的一种精神馈赠吧。
徜徉在一路的山光水色中,沉醉在自己编织的一个个奇幻的想象中,不知不觉漓江之旅竟已行进了三分之二,在导游的解说中,我们已经到达了兴坪古镇。
兴坪古镇位于漓江东岸,阳朔县城的东北部。兴坪河在这里汇入漓江,形成了面积宽阔的水面和沙滩,四周的山峰也顺势形成一个大圈,人称“镰刀湾”。这里山峦奇秀,景致众多。据导游介绍,这里有漓江水路上最美的两处景致:一处是有趣的九马画山,一处是黄布倒影。提起九马画山,可谓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从一整块山壁石纹中依稀可辨出群马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正所谓“马图呈九道,奇物在人间”,如奔跑,如横卧,似嬉戏,若呼啸,合称“九马画山”。在导游的提醒下,人们早早就到了船头或船尾,远远辨认着有几匹马,猛一看,似乎能看到三四匹马。仔细再看,又有一二匹闪现出来,闭眼再睁眼的瞬间,又似有了新的判断……就在这样的辨认、交流中,九马画山这幅大自然的泼墨巨作已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中。
接下来我拿出提前准备的二十元人民币,等候黄布倒影这一景观的闪现。所谓黄布倒影,是因为江上有狭长的石滩,把江水一分为二,一宽一窄的重又汇聚于滩尾,对岸有生长得非常肆意的凤尾竹林,背后衬着群山,状似元宝,俗称元宝山。而此处的河滩就是黄布滩。船行到83公里的水域时,就会看到岸边黄褐色的山壁连同倒影,似一匹崭新的黄布铺在江岸上,黄布滩因此得名。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其中20元纸币的背面就赫然印制着元宝山的景致。此刻站在导游强调的角度上,对比着手里的人民币的图像和眼前的景致神奇地吻合,我不由地发出了惊叹!惊叹自然的山光水色如此奇丽动人,更惊叹于我们的前辈对于自然美景的发掘与传扬方式之用心!原来我们为了生存进行物质交换的无数个瞬间,都可能手握着一幅绮丽的山水图景。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使我们的身体能得到安顿,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熏陶,如此用意确是难得!
经过兴坪古镇的这两处佳境,再看之后的两岸景观,美则美矣,却再难让人心生惊艳之感。但我还是饶有兴致的观赏着,沉醉着……直到远远看到前方的码头,我知道,阳朔县城到了。
惬意,阳朔之魅
上了码头,一个拐弯后,走在了阳朔街道上。虽然骄阳似火,但此刻,我的兴奋依然不减初始。
古朴的街道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洋溢的摊贩,南来北往的人流,汇集在一起,强烈地凸显着两个字“生气”。是的,一种生命的活力,热情洋溢;一种烟火的气息,抚慰人心。原来在这山光水色的一隅,竟也有着这样魅惑人心的生之气息。如果说天地之间,奇山秀水的美景,会轻盈地触发人内心的雅趣,那么这摊贩的叫卖,街头的逗留则又满足了人作为人的对物质的贪恋与享受……这或许就是阳朔之美的另一个所在吧!好想在这条长长的西街多走一走啊,但因为带着行李,距离预订的酒店路程较远,只得找了一辆电动四轮车,小小的,足够容纳我及我的行李。一路上极力辨听着电动车师傅方言味的介绍,心里已经开始勾勒我所要行走的遇龙河周边景致了。
人说阳朔境内景致最美的无过于遇龙河了。所以在导游的推荐下,我早早预订了遇龙河边一处民宿,很想感受下推开门就是奇山秀水的视觉美宴。
在小电动七拐八绕之后,我终于到达了位于遇龙河畔依山傍河的一处民宿,竹窗溪语旅修疗愈度假酒店。走进酒店的一瞬间,我就找到了一种心灵回归的感觉。原木的装修,古朴的风格,简约却不失时尚,处处透出一种宁静的侘寂风。走进房间,我更觉我的身心似乎找到了可以停歇和安顿的所在。掀开素雅的窗帘,滑开推拉门,我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处没有封闭的阳台,敞亮无比。一眼望向远处,那逶迤的群山以及蜿蜒流淌的遇龙河,山连水映,蓝天白云,这样的美景竟然坐在阳台上就可以尽收眼底,如此的惬意与悠闲,真的是大大超出我的期待,呵呵!
经过一整个夜晚安适的休憩之后,我发现超出我期待的远不止这一点。登上酒店的五层楼顶,就可将此处周边山峦的景致一览无余。那种放眼万里的视觉美感再次让我的心神如进入了森林氧吧般舒畅自然。回到一楼餐厅,坐在落地窗的餐桌边,享用着精致的早餐,目光偶尔掠过窗外远处的一处荷塘。看着那葳蕤的荷叶铺满荷塘,那朵朵娇美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时,一种诗意的情愫油然而生。是呵,“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绿的荷叶就是我们内心清新自然的向往,“映日荷花别样红”,鲜红的花朵则是我们赤诚良善、融通和谐之心,就像这池荷花,如果仅有一支亭亭优雅,自然也是不错,但如果能看到一池荷花盛开,岂不更是令人雀跃与兴奋呢?就如当前背景下,我们内心那份超然的期待,期待“天地之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盛景,这些,你是否也同样期待呢?呵呵!
一个山居的清晨,一份精致的早餐,一次偶然的驻目,竟然促生了这样一番微妙的遐想,也是奇了!
早餐后,按照导游提示,我如约来到了遇龙河边的万景码头,坐上了一艘有着四角亭子的小竹筏。撑筏的师傅长长的竹篙一点,我们就离了岸。当竹筏轻盈地浮动在水面上时,我几乎感觉不到水声,只能或远或近听到前后划过时,人们细小的交谈或者嬉闹的打水声,我才能感觉到船是在移动着的。一艘艘竹筏好似一片片美丽的树叶,轻轻地飘动在碧玉一般宁静的水面上,映着无数青翠的山峰,精巧而灵动。正如清代袁枚所言:“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此处虽不是兴安,但眼前的景象可不就是这样?或许应改为:“遇龙河上水碧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筏在青山顶上行”才更为妥当吧!这样清新的美景,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杰作。于是,襟飘带舞间,银光闪烁里,一个个美丽的镜头定格,一张张灿烂的笑靥荡漾开来,荡开了遇龙河清波潋滟的水光,荡开了人们心间曾经的烦恼与过往,这一刻,每一个人都不愿再沉溺于过去的伤心郁闷中,这一刻起,我们生命的竹筏正努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一刻起,我们的生活有了无数种更加美好的可能……
平静无波的河面,青翠相连的山峰,古朴别致的竹筏,还有一个个向往自由行走的灵魂,都在这遇龙河上漂流的一刻,和谐地相融在一起,共同诠释着一种惬意的人生节奏,这种节奏在美丽如画的阳朔日日存在,时时流淌,这,就是阳朔之魅。
当然阳朔之魅,不止于此。回到酒店,躺在床上,翻阅了酒店提供的一本册子《阳朔之魅》后,我的理解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该书不仅从地质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桂林山水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存在的重要意义,更概述了阳朔人在整个阳朔山水美景被开发中的所有过往,包括阳朔人曾经如何贫困地保守着这片山水,以及后来如何敞开胸怀,用谦虚、包容、创新的理念迎接四方宾朋,不断改变的全过程。可以说,阳朔美丽的山水孕育了阳朔人质朴的品性,灵秀的才情;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沟通,国家政策的开放与民主,则激励了阳朔人热诚包融,守正创新的意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天生的善良,勤劳的本性,再加上出色的适应和学习能力让小小的阳朔县城竟然具有了迎接世界各国宾朋的眼界与气度。小小的阳朔县城,早已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地球村。遇龙河奇秀的山水美景记录着这一切,长长的阳朔西街见证着这一切,每一个阳朔人明亮坚定的眼眸注视并追求着这一切,在几十里明山秀水的迤逦中,阳朔人开启智慧之光,挥动奋斗之臂,热情地迎接着属于阳朔人未来的幸福生活。
铭记 桂林之秀
因为最终要从桂林坐车离开,所以我把桂林市的游历放在了最后一天。
从阳朔归来,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选择了坐船游历漓江去往阳朔,归来自然就要选择陆路。刚坐车上时,雨还不是很大。走到半路时,瓢泼似的大雨从天而降,亏得开车的师傅,经验丰富,倒也没有影响行程。
回到桂林市里,雨又变小了。到酒店放下行李。我便打开导航,开启了桂林市一日游模式。我先是到达桂林标志性景点,位于象山区的象鼻山景区。景区是前一天预约的。进得景区,随着人流,来到江边,蒙蒙细雨中看着远处的象鼻山。象鼻山矗立于江水之中,果真像一只低头汲水的大象,旁若无人般,只顾把长长的鼻子伸进水里,美美地吸水,然后再仰头喷向前方,那可爱调皮的憨态,似乎闭上眼睛就跃然眼前了。如此有形有趣的山峦,还真是不可多见,难怪它会成为桂林的标志性景观呢?
没有去登象鼻山,因为还念着其他的几处景致,所以紧接着在又渐渐磅礴的雨水中,我去了象鼻山对面的日月双塔和附近的逍遥楼,雨中的双塔和初到时夜晚所见自然别是不同。
随后我乘车去了远郊的芦笛岩。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还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一直都没有开发。
进得山洞,并不如预想的幽暗一片。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或矗立,或悬挂,或倾侧,或斜欹在洞内举目可见的各个角落。有的地方通道很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有的地方非常开阔,可容许几百上千人聚居。但无一例外每一处钟乳石都在洞内幽凉之气和冷肃的彩灯中闪烁出奇幻的光彩,让人惊叹不已!不仅如此,人们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了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或乳石群以别致有趣的名字,像什么粮仓、菜园、戏台、水晶宫等等。与此同时,据说自山民们发现这里到解放前还有很多村民曾在洞内避过难,之后依据他们见闻的经历也衍生出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正如郭沫若先生所写:“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 解放以后, 人们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难了, 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走在下山的小径上,我的心神似乎还停留在洞内奇特的乳石和离幻的故事中。我知道它们对当地地质发展研究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想说,这样奇绝的岩洞能保存至今,早已和当地百姓的生活融为了一体。它可以助他们躲避自然灾害和人为的伤害,她才是当地百姓最大的父母,是他们永远得以信赖和依靠的家园。所以敬畏生养我们的土地,任何时候都是为人在世必须懂得的要义。
要追溯桂林的历史,还得去看看广西师范大学内的靖江王府。听人说,去了靖江王府,才能真正把握这座南方小城的历史气脉。于是在一群人流中,我撑着雨伞,在被导游们唤着“王爷王妃”的招呼声中挤进了这座有着数百年气脉的靖江王府。
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为一组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王城由明靖江王城和独秀峰组成。关于这座独秀峰,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誉,史称桂林第一峰。导游多次提到它是龙脉之尾,作为桂林众山之王,平地拔起,众山环绕,孤峰独秀,为我独尊,有一股天然的王者气势。无论是通过视频介绍还是放眼来看,确实能感觉到这一点。走至在独秀峰读书岩,峰壁摩崖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出世,更有太平岩内的世界文化奇观——“太岁”摩崖石刻。南麓南朝文学家颜延之的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在这里还可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摩崖石刻真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推开宫殿厚重的大门,每一个游者都恍如来到了明代,在一张张牌匾、一行行资料、一幅幅绣像中,我们好似看到了明代几百年的历史演变和王位纷争。同样作为地方辖制的统领,靖江王府虽远离朝廷,但毕竟属于王脉之气。在一张张“福”字的六种拓片中,我仔细辨认着字体的演变,体悟着明王朝这一脉子孙几百年中对于权力的守护和对幸福的极致追求。
离开靖江王府,在葱茏的林木掩映中,我走在广西师范大学的林荫小道中,看着一座座古朴的教学楼,想到这里竟然是广西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心中也不由升上一股敬佩之情。秉承着靖江王府的历史厚蕴和人文教化,于青山绿水中经受多年的润泽,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学子必然能接受到天地造化与人文思想双重的洗礼,期待这里能走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来确是如此。无论是在桂林的历史上,还是在我自己工作生活中,我所熟知的桂林人好似大都受着这一方秀美山水的滋润和激励,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惜,有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追求,更有着对天地人生的敬畏与尊重。用心铭记这片神奇土地上每一处灵秀之美,用力走好自己后半生的人生之路。不为做给任何人看,就像这秀甲天下的桂林之山,静处一隅,傲岸给自己来看,也如这宁静而清丽的漓江水,优美给自己来赏。
桂林小城,我来过了! 桂林山水,我遇见了,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