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了很多很多的旅行意义,也有这样的言语,“心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又或者是“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更甚是“世界那么大,我就想出去看看”等等。
毫无疑问,我是个喜欢旅行的人。关于旅行的意义,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旅行的意义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暂时地摆脱原有的生活,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用一颗悲悯的心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当然,很多人说你平时出去玩那叫什么旅行,叫旅游差不多。一直介于很多人纠结于旅行和旅游两个词,所以才有了很多偏激的人认为穷游才叫旅行。为了写这段,我特意查了词汇本身的含义,当然还是觉得这个定义还是在于个人,而非别人的评论或者言语。(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外出行走,不同于旅游。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是行走。旅游是指游玩,通常是团体出行,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游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任何外出游玩都可以算。世界旅游组织指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公里。)
把旅游和旅行定义区分清楚以后,我接下来要写得才是我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旅行不在于你去的地方,而在于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正如旅行的定义中写的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近一次从凤凰回程的时候路过长沙,去了一趟长沙的贾谊故居。在此我想提一个问题,跟我同龄的人还有人记得他是谁吗?一代太傅,被封为长沙王的贾谊是谁呀?其实就是中学时代课本中《过秦论》的作者。中堂中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一段话,“国之安危在于政,民之治乱在于吏。”当时我们都忘了中学学过同一篇古文中,同一个字也会用不同的写法代替,故而当时的伙伴们都没认出“于”字。如果没去过贾谊故居,没有看那满堂的牌匾和文章,我想我不会知道也不会记起原来一个小小的故居竟还会这样检验出我们当年也学过那么多东西。
旅行检验着是否我们的文化水平在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增加,其实还检验着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旅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规划,生活必备品、车票、行程路线、制定攻略和当地忌讳、住宿等甚至路上的突发事件,这些每一件事情处理的好坏都在考验着应变能力。突然想到一年前,我从一个从来只考虑自己想去哪儿,在地图勾画自己想去的地方有没有去看过,丝毫不考虑机票车票行程住宿等问题,把旅程中感受作为衡量这次旅程值不值得的标准时,就想笑话自己一番。而如今现在的自己,学会了一手操办所有行程规划,应对所有突发事件,这一切恐怕我要归功于是旅行教会了我。虽然我去的地方不是很多,繁华庄严的帝都,快节奏高速奔跑的上海,华丽蜕变的深圳,温柔似水的杭州,文艺浪漫的厦门,风情朦胧的凤凰,多彩绚丽的长沙……这些城池的美不需要我过多言语,众人可以看到的东西不是我们旅行的初衷。可能我更偏好一个城市的发迹和源头,就像我每去一个城市都想要去这个城市最冷清的景点,博物馆里面走一遭。即使没机会去,也会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在网络上做好功课再出发。
网络上流行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并不难在旅程中发现自己自身修行的不足。当然有种观点,花最少的资金,走最有价值的路,用最开心的方式。这三者是可同时达到的,那就是学经济学,边际效用最大化。提到这点,可能又回到了旅行对自己的努力起到的检验作用上了。
旅行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增加对生活的热爱,远离烦恼。人人都会有烦恼,除非你没有欲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又怎么会没有烦恼呢?《华尔街》这部电影就曾深刻阐释了在当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欲望,虽然有电影夸张成分,但文化终归来源于生活,否则也不会有这一幕。辩证地看待事物,摘取自己所需罢了。
旅行的意义到底多大?取决于眼睛看了多少,脑海储存了什么。
有人问我,你不缺钱所以到处跑,没钱就算好处再多拿什么跑啥。我沉默是因为我面对这些问题我无法回答。我不富有但我想量力而行,我不聪明但我想努力学习,我不漂亮但我想自信乐观。
一切问题的源头在于人,不在于问题本身。
古谚: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或许旅行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