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不知道我要写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算什么题材,算是即兴,但隐隐约约觉得我构思了许久,我的文笔有限,粗糙的语言可能不能把内心的想法表达透彻,写作可能有些颠三倒四可能会使读者不明朗,作者的文化水平低下可能用词不当或者词不达意。作者生活阅历不丰富可能深度不够。为此先向所有读者们道歉。有需要改进可以留言,望广大读者包容和监督,感谢!我在写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好我具体要去怎么写,但我不想止步,写着写着可能就知道怎么去写了,不一定非要想明白才去要做。所有的文字仅仅代表我的个人思想,未必是正确的,供所有读者参考。简短的序言绝非我的本意,而是我不想用太多的语言去描述,我觉得太多的语言可能会更好的表达,不仅会显的啰嗦,而且也带着更多的缝隙。(承上启下 这两段中间大约隔了有一个月 )
遗憾: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某位老师曾经讲过,他说他有一个朋友,是电影导演,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大家都说他在电影艺术方面造诣很高。吃饭间电影导演说: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大家追问为什么呢?
他说啊,每一部电影我都精心的选择剧本,精心的去编导,精心的去挑选演员,认真的去拍摄,认真的去剪辑,认真的配音。可是我每次拍完电影,我再看的时候,我就会发现里面有许多许多的遗憾。
这位老师讲,他说由此我就联想到,我讲课的时候,也会留下许多遗憾,我讲完想,这个地方可以再精炼点,这里语言可以在凝聚点,这个点我可以再详细点。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可能当时乍一看好像挺不错的,但我过段时间再去看怎么看怎么别扭。干脆也别看了,反正改完再看可能还别扭。一气呵成,当时觉得棒就好了。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遗憾是避免不了的。
论语里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反正是没做到每日都去省,一件事情发生了之后,过了段时间突然想到了,当时不该这样说的,不应该这样做啊。这是我常有的事情。人总是会留下遗憾,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尽量少留遗憾。时至今日也有我耿耿于怀,闲暇之余总会想到令人悔不当初的事情。我真的很遗憾,真的很后悔。可人生不是游戏,不完美可以再来一次。毕竟覆水难收,如果真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会交出一份满分的答卷。可人生没有如果,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俗话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要牢牢记住,要烙在脑子里,刻在心上。短暂暂停去思考自己,脑子一热或者脱口而出,又或者意气用事。真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让自己不后悔的吗?小事情也就罢了,万一是决定人生轨迹的呢?我恳请所有看到这里的人,万事三思而后行!!!三思!!!!!!!!!
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从初中的时候就经常讲这句话,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我的原创,但我第一次讲的时候绝对是创造性的。本来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好像也不用那么多铺垫。有一次,我给一位异性同学说,我要么去做开心的事情,我要么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我最好是去做既开心又有意义的事情,但我千万不能做不开心且没有意义并让我痛苦的事情。直到今天我依旧很喜欢这段话。
意义:
书接上文本来想在同一篇里,但感觉有必要分开。意义很简单,但每个人活着的意义都不同,换个词说也可以是目的,但目的好像更功利,但意义就非同凡响。我最近在短视频经常刷到战争影视片,其中高山下的花环和血战台儿庄,让我印象深刻。我本不想发表这类问题的观点,但我忍不住。我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引起的。但我明白,当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受到了侵犯,凌辱,压迫。我们需要同敌人去战斗。在民族大义,国家存亡面前所有事情和私人恩怨都显得微不足道。扯的也不算远,只是很不符合想象。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一个职业也有不同的意义,医生的意义本在救人,但也以此谋利者。我本人也是个热爱传统医学者,无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大多数医师是以救死扶伤为本心的,但总有部分医生为谋取私利或抬高治疗费用,或多开无用药物。这些医生全是医中败类。身为一个医生想多赚钱是没错的,但不要把手伸进贫苦老百姓手中,更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身上的担子。扯的可能有点远了,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中去。无论古今内外,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等死去。这是每个人相同的起点和终点,看似很公平,每个人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只是过程不一样,这是狭义的公平,出生和死亡只是刹那,而过程却是一辈子。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程。而过程实在太漫长了,漫长到永远看不到尽头。人生的意义不应该被规定,只要活的开心就好了。选择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既然选择了,一定是你向往的路。这里引用当年明月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退和让: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越是极力去争取往往越是得不到,越是自然经营得到的可能性就越大。退不仅仅是动作,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本能。激流勇进日久必伤,循序渐进才是长久之道,马路想要畅通只踩下油门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刹车和倒车。让不要虚假的让,要真情实意的让,不要像汉献帝让位曹丕那么勉强,既然选择了让,那就心甘情愿的让。不该让的时候要据理力争,咬住不放。该让的时候洒脱大度。
立于不败之地:
我本想大费周章,用接近一篇大报纸的文字去阐述这个问题,但我又想到,越高明的道理,往往文字的形式越简短。但由于我不够高明,所以还是要用较笨的方式去形容。其实很通俗的讲,如果是一较高下,那不妨想象对手是无懈可击的,永远不要轻视对手,即是很清楚对方水平低下,也要把对手当做毫无弱点去对待,双方见招拆招,但事实情况是,没有人是无懈可击的,谁越接近无懈可击那么谁最可能赢得胜利。无懈可击说简单很简单,说困难也困难,如果是个程序那么他可以永远保持无懈可击,我们常人想要无限接近无懈可击,想象自己是程序就好了,在斗地主中,双王四个二的牌张,但下行牌比较散且有断章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地主,因为有赌的心理存在,或许来张牌是连上顺子,或许是多三张尖增加胜率,或许是找到自己的断张通过拆牌来取得胜利。 那么程序是什么呢?将任意结果假想一遍,只要胜率不是百分百,我就不拿地主,哪怕我是俩王四个二四个尖,计算一下我还是有机会输,我就不拿。当然,在斗地主中,这种牌哪怕输了我也会拿地主,只是举个例子。在战争中往往实而虚之,虚而实之。如果像程序一样,我不管虚实,假设你兵力很足,能打败你我就打,打不败你我就不打这岂不就是不败?不打的时候那也不能站着让你打,那就得防守,固守的代表就是李牧,李牧成为名将,有另类的传奇色彩,他不像别的名将一样,用少数兵马战胜了敌人。他不一样,他只防御,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防御上面,每天加固城墙,布置防御工事,为了让士兵安心防御,天天好吃好喝伺候,但就是这样,最后成功坑杀了数十万匈奴,守住了赵国北方,成就了一代名将。这是一种情况。想真正不败,这是不够的,在很多情况下,不能非得比出个输赢的方式去对待,如果抱有这种心理,也不用败了,因为已经输了。把所有事情都看做是博弈,未免太劳心伤神,而且也不至于,难道和亲近的人说句话,也要考虑说完话之后谁输谁赢?那当然不用了。道德经里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最谦卑的,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永远都在最低处,这也造就了,水没有下降空间,只有上升空间,代入到人,一个人能谦逊,避让到水的姿态,他任何事情都不会受到伤害,任何事情都只要上升的空间而没有下降的机会。相反,把自己抬的太高,一不小心摔下来轻则伤筋动骨,重则粉身碎骨。
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我的字写的很差劲,像一个没有摸过的人写的字一样,不同的是可能他写字是需要握着写,我和正常人写字姿势一样。歪歪扭扭,毫无工整可言,我常常想去练好字,但练的次数不少,一直都是半途而废,倒不是我做事不够持之以恒,而是我深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过度的追求完美永远都不可能完美,写字差是我的一个小缺点,但想想好像也无关大雅,无非是和好看的字比起来有点相形见拙。这里先解释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的意思。 完美的东西都有残缺,但不会影响使用。回到我练字这件事上,我从未因此感到不愉快或因此产生不好的心理,反之我甚至觉得这是我的特色,大家都追求好看的字,我偏偏鸡立鹤群,何尝不是一种独特。所以,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追求完美,拿我练字举例,这或许不是完美不完美,就连优秀甚至一般我都没有达到,我始终处在一个下流的水准,那又能怎么样呢?当然也要分情况而定,你的梦想是书法家,你的字跟我一样还不去好好练那能行吗?当然是不行的。我的梦想又不是书法家,字好不好看都无所谓。你是个律师,你何必要懂得医术?一个道理,大道三千各走一边,没必要所有的路都要走一走,瞧一瞧就够了。
勇:
勇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或许大部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勇敢时刻,敢于向强大的对手去出击便是勇,但很少人能明白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不仅仅是敢于向强大的对手发起挑战,勇敢如果是过程,那么其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真正的勇者,勇敢如果是结果那么成功和失败就不那么好评判,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长河之中,拿勾践和诸葛亮举例,越王勾践在败给吴王夫差后,主动提出携带家眷去为夫差做奴仆以求保住越国,按照影常人想法或影视剧的做法,勾践可能会自杀殉国,敢自杀这确实是勇敢,我暂时没有这份勇气,但他选择了更勇的方式,他主动提出去当仆人,还带着一家老小,甚至用尝粪便的方式来取得信任,不出意外,在三年之后,夫差放勾践回国,勾践励精图治,一改往常国君的傲气,饮食从简,主动带领家人和大臣去种田。试问这种人算不算得上勇敢?我认为他是大勇之人。让我们选另外一个著名人物诸葛亮,诸葛亮相对于勾践来说可能关于勇的方面没那么突出,这二人共同点在于,都不是阵前冲锋之勇,不可否认阵前冲锋这也是勇。诸葛亮大多数人印象是智慧的化身,其实不仅仅如此,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前期中,多智近妖,常用锦囊妙计甚至要求将领到了目的地之后再打开,神机妙算一般。这也导致常人印象中的诸葛亮,只有智慧和计谋而忽略了勇气。在当时刘备一穷二白,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拥有慧眼的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打动,但即使是诸葛亮,也只是敢言三分天下,不敢说统一中国。越是后期的诸葛亮,越是接近历史的诸葛亮,越是体现大勇大智的诸葛亮,在蜀汉经历夷陵之败后,可以说是掏尽家底,国家近乎于崩碎,这样的烂摊子这来收拾呢?恐怕没几个人能挽回这个局面,我想当时只有诸葛亮才能担当这个角色,三分天下计的前提就是取荆州而占益州后伺机而动。先是关张被害,丢掉荆州,后是刘备托孤,再后来黄忠,马超,赵云皆连去世,直至关兴张苞都逝去,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得力战将接连的死亡,使北伐大计受到致命性的打击,诸葛亮再有能力也做不到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能冲锋陷阵,诸葛亮只是人不是神。诸葛亮放弃了吗?这里解释为什么要北伐?偏安一隅好像也不错,依靠蜀地的自然天险和肥沃物资好像还真就可以。诸葛亮老老实实做丞相,刘禅老老实实当皇帝,虽然不知道诸葛亮死后会怎么样,至少活着不会出什么大事。这里就正是体现了诸葛亮的伟大,为什么诸葛亮要定南蛮?因为他要稳定自己的后方,以至于北伐之时能少后顾之忧,为什么要北伐?这个问题在常人看来,很无聊,其实细细咂摸一下,这里面就是诸葛亮的勇气,诸葛亮为的是什么?刘备的中兴汉室,这是刘备的一生信仰啊,那刘备的信仰关诸葛亮啥事?这里出师表有解释,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刘备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诸葛亮的才智是毋庸置疑,刘备的家底呢?一个卖草鞋的能有什么家底,一贫如洗啊。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在刘备这里有绝对的话语权,诸葛亮频出妙策,刘备计计依从,主贤明而下智谋,在这么一种节奏下从无到有发展到足以三分天下的实力,转折点来了回到夷陵之战,虽不至于又回到一穷二白,但也是支离破碎。虽不至于重头再起,也是断臂保身,以为马上就要成功了,忽然上天给你打个折扣,进度条从三分之一变成六分之一。诸葛亮没有恼羞成怒,他知道他需要理智,需要冷静,他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才会有我们熟知的情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八个字,两个数诸葛亮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后来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战场上,最终病逝五丈原。回顾诸葛亮的人生,前面是卧龙,后面是丞相,卧龙时期的诸葛亮总是在笑,因为总是胜利。丞相时期的诸葛亮总是在哭,倒不是因为一直失败,而是生命能看到尽头,但刘备的遗志却看不到尽头。即使是这样,他依然要去讨伐曹魏,依然要匡扶汉室。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就是我想表达的勇气。(在当时的背景下,蜀汉经历夷陵之战后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但是诸葛亮却数次北伐,也不单单是为了成全和刘备的君臣之义,蜀汉地少人稀,曹魏地大物博,长期发展下去曹魏必然会消灭蜀汉,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但更多的是为了全和刘备的君臣之义,诸葛亮明明知道曹魏统一是天下大势,明明知道自己是以卵击石,明明知道自己在逆天行事,还是竭尽全力去尽人事,这何尝又不是大勇。)虽然好像我们用不到勾践和诸葛亮这种勇气,在人生中勇敢永远是一个宝贵的品质,每个人在需要勇敢的时候都需要勇敢,勇不单单是冲锋陷阵,不单单是卧薪尝胆,不单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勇是力排众议,勇是敢为人先,勇是独当一面......在这个充满懦夫的世界,勇敢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勇敢是狭路相逢的胜者。
智:
如果说勇而不谈智,那就像吃饺子没有包陷。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何为智?见落叶而知秋至,知秋至而晓冬近。是谓智。智就是这样,讲完了。这好像数学老师教给你所有的公式,但你不会写数学题,我自认为,我可能不是个好老师,但还是需要解释一下。在亮剑中有一个台词,是清朝人陈澹然的《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提到的,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好,蕴含了大智慧,想借此展开关于智的一些个人看法。这句话很好理解,不谋划全局的人,不足以去谋划局部,不谋长远的人,不足以谋当时。借着这句话,我谈一下我对智的看法,首先要区分智慧和聪明的区别,我举个可能不恰当小例子,聪明的人到了冬天会去买件棉衣,而智慧的人秋天就会去买。这就是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这里讲智慧,而不讲聪明,不要混为一谈。聪明的人犯了错误会改正,或者没有酿成错误就迷途知返,而智慧的人不犯错误,错误都是由于做了事情而酿成的错误,而智慧的人不会种下错误的果实所以必然不会结出错误。但人不是圣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好像和前面矛盾了,不要急继续看下去。但智者的失误往往都无关紧要。但愚者的失误往往是致命的。为什么智者的失误没所谓?为什么愚者是失误是致命的?我这里想用战略和战术来解释。一个智者他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而聪明的人可能是个优秀的战术家,绝对谈不上战略,如果他是战略家那他就是智者,战略是整体的,是大方针,是不具体实施的。战术是局部的,是细致的,是具体到个人或队伍的。战略的正确,战术的一次失误,不会导致满盘皆输,但战略的失败,战术哪怕每次都成功,也不大会成功。毛主席在抗战初期发表过《论持久战》一书,这是经典的战略思想,我们打日本人打了多少次败仗?大多数都是牺牲更多的人去换取少数人日本人的性命,但最后抗战的胜利者是谁?是我们,不是日本人。我们输掉了大多数战术,但唯独赢在了战略。所以我们最终的胜利是必然的,日本人的战败也是必然的。这是战略上的胜利。关于智和勇,到此为止,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知足:知足我认为有两种,一种人是天生就容易知足的人,另一种是后天学会知足的人。前者一辈子都不会很痛苦,后者在学会知足后也不会很痛苦。人活一世,什么都在比较,比吃食,衣服,房子,比职位,财富,地位。人就怕比,过好自己的生活大于一切,我吃十块钱的面吃饱就好了,不必在乎你吃的是一千的龙虾还是一万的鲍鱼。人的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今天住茅草屋明天想住土房,今天住土房明天想住瓦房,今天住进了瓦房明天想住楼房,今天住了楼房明天就是别墅。如果一如既往的比较下去,贪婪下去,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不如人,必然是心有不甘,世界上拥有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达到自己的需求足以,再多就不值当。
坚持和放弃:
持之以恒固然是珍贵品质,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选择,这好像又矛盾了,其实并没有。坚持在该坚持的事情上才算持之以恒,坚持在没用的事情上不如放弃。而正确的坚持和正确的放弃这无疑是很困难的,但如果真的克服了困难,我想用无往不利这个词来形容。坚持和放弃大致可以这样讲,不怕你坚持或者放弃,怕的是错误事情的坚持,和正确事情的放弃。但分细了谈,放弃和坚持看到了结果,但是坚持付出的代价太大,虽然坚持的结果大于了放弃,但放弃带来的结果是短期或者局部性高于坚持,这种有时候也是可取的。费劲拿的六分和不费吹灰之力拿五分,大多数人会选择不费力的五分而不是费劲的六分,坚持和放弃的取舍不是固定的,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同样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人生是程序那一切都有标准答案,可困难就困难在人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不可想象,很难给出一个正确或者选项。关于坚持和放弃,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没有损失或损失很小但不知道正不正确的事情尽量坚持,损失很大,付出很大,即使坚持的结果很诱人,也要擦亮眼睛,谨慎的选择坚持和放弃。总结一句话说就是,随机应变。
德:
这一篇或许是看着最没用的一篇,可我将这一篇章奉为最有用且最蕴含大智慧的篇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我们暂且不论,重点论德,孔孟讲仁义,老子讲道德。一个有德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以德处于世,鬼神开路,天地为助。此篇章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