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月10号,中科院天文台宣布称,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通过国际认证,分别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它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甚至能扑捉到外星生命信号。“天眼”的诞生,让中国的射电望远镜领先了全球20年。
这次发现是对我国天文事业的极大的贡献。但是“天眼”的创造者,这个默默无闻一生贡献给祖国天文事业的人却在9月15日23时与世长辞了。他就是南仁东。
他与世长辞后,所有的社交媒体上都没有他的名字,有的只是是是非非的明星。
南仁东,1945年出生在吉林,从小就是“学霸”,年纪轻轻就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他并不是书呆子,他爱好旅游、画画、物理、数学,兴趣爱好广泛。他爱这个世界上所有未知的东西。
因为对未知的宇宙秘密的好奇,他陶醉在天文学中。1984年,他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学家之一。
但是就在他极为辉煌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回国,放弃了国外比国内高出300倍的工资,就任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说:“在我眼中,只是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讨论建造新一代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对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就这么一句轻松的话,开始了“天眼”极为困难的建造。没有上世纪90年代,缺少经费,“天眼”的选址,都让这个工程面临着随时下线的可能。
为了选址,南仁东用了11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300多个候选地,踏足了很多人从未踏足过的荒野丛林。因为射电望远镜的选址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是低洼的地方,还要排除各种地形、气候等因素。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南仁东充当了推销员,去各个单位寻求赞助,在“天眼”项目最后立项申请书中,多出了二十多个合作单位的名字。
22年,南仁东为“天眼”花了22年。这是多么长而艰辛的岁月。2016年9月25日,“天眼”建造成了。
2017年9月15日23时,南仁东由于肺癌病情恶化,与世长辞,享年72岁,而这时,他的中科院院士刚刚提名完成。
去世前,他留下遗言:“丧失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