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张友善福……急……”
消息一出,安静了好几天的微信群开始活跃了起来。劈哩叭啦,上了一趟厕所回来,已经有40多条未读消息了。一时间,整个群炸开了锅。
“我有友善福,我给你,谁有多余的爱国、敬业福啊?”
“我有,但我缺和谐福……我愿用和谐福换一张富强福。”
“哎呀,恰好,我昨晚刷了六张富强福,我们换。”
一时间,#吱口令#拷贝消息,【请你赐我一张友善福】……的消息刷了屏。
你有多余的友善福,我有多余的敬业福,我们正好可以互换,集齐五福,圆满幸福。
嗯,比心,就像集齐了五颗龙珠,马上就能召唤神龙一样高兴。
那么,还有没能集齐的娃该怎么办呢?凉拌?
NO,当然得为刮分两亿战争到底。换一个群再去问,坚持到底,反正群多。实在不行,还有万能的朋友圈呢。
于是,朋友圈各类求福党冒泡:我愿用我老公下半生的桃花运换一张敬业福。
-2-
去年,在全民集齐五福时,阿里玩得是咻一咻。那时,我在家学车,发现教练一上车就开始咻一咻,学员一下车,就在寒风中咻一咻。
今年,集齐五福的第一波是AR扫福,于是,我看见同事们拿着手机跑道前台去扫一扫大门上贴出的福字,还有自己写的各种姿势的福字。第二波是开始种树或给好友浇水,就有机会获得福卡。昨晚第二波推出后,我立马把好友的小树都浇了一遍,果然,收到了五张福。
不幸的是,五张全是友善福。(泪奔中……)
阿里玩五福,全民沦陷,可真是一件成功的营销事件。但从去年的结果来看,阿里还是没实现他的社交梦。一夜之间,全民集五福变成了谩骂、失望。
阿里想通过五福实现支付宝的社交功能化,可用户却没买账。要不领了红包走人了,要不没领到,带着失望走了。支付宝,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
今年,阿里带着支付宝的社交梦继续玩起了全民集福卡。用户也配合的十分积极,比如我和身边的朋友吧。
昨晚,给朋友的小树浇水集福卡活动出来后,我竟把支付宝里的十几个朋友的小树都去浇了一遍,集了五张友善福。
今天,在公司,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事,为了一张友善福,竟和我成了支付宝好友。为了感谢我送了张友善福,给我回了一句“么么哒”。看到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么熟啊。
从扫一扫、福卡互换,到给好友浇树获福卡,这其间,用户玩着、乐着、参与着,福卡越积越多,支付宝的好友越加越多。从今年的两波活动来看,支付宝平台的社交梦又进了一步。
但是,用户真的会从微信转到支付宝上去社交吗?
从我个人的用户体验感而言,暂且还难以接受。毕竟,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交易平台,还是低调、沉稳点显得安全。且不说网络虚拟社交给人带来的不安全之感,就从国人固有的消费文化和理财习惯而言,暂且还没法接受太多的陌生人躺在自己的金库旁。
-3-
简要分析了阿里五福的营销动因后,再来看看全民为何如此热衷?甚至不惜出“高价”求张福。
全民集福卡,直接来看,是受两亿红包的利益驱使。说白了,就是贪图小利的劣根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不拿,是不是傻。这是大多国民普遍奉行的行为准则。国民贪图小利的劣根性还能在刮分了两亿红包之后的表现中可以看出。
好不容易集齐了五福,阿里的两个亿中如果自己只拿到了两块,就开始吐槽、抱怨;如果自己刮分了两千,那自是洋洋得意,不会大骂阿里作为资本家的吝啬。
这种贪婪、不懂感恩的劣根性表现在生活中其实就像请客吃饭一样。若请的档次不够、点得菜系不够豪华,吃完就会背地里吐槽请客者小气、吝啬。这种贪婪、不懂感恩的劣根性,固有之、常恒之。
再来看看身边是哪些人在集福卡呢?两种,一是闲得发慌的;二是盲目跟风者。
很多人都清楚,两亿红包,轮到自己,也就两块钱了。但还是忍不住去咻一咻、扫一扫。
一来,过年了,放假了,闲得慌。扫一扫、说不定集齐了五福,便可召唤神龙、刮分两亿了呢。反正,上厕所时去浇浇水也是顺手的,走在街上看到福字扫一扫也很方便。那些在忙着运筹帷幄的人,才不会没事扫一扫。
二来,就是那些盲目跟风的。朋友圈都在玩,大家都在抢,肯定很好玩,赶紧去看看。你看,中国人爱凑热闹的毛病又表现出来了。嗯,我就是凑热闹凑进去的。其实,热闹看一看也就过了,为何还热衷其中呢?除了活动本身的交互感很强之外,还有就是:噢耶,我有敬业福,可以给我男神了。五福,俨然可以让很多“自卑”的宝宝刷一把存在感了。
资本为主导的市场中,任何一个热门的活动,必然和资本脱不了联系,也就和用户、受众产生了联系。而用户的劣根性和需求便成了活动的最好切入点。
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靠着受众和话题进行运作。而我们每一个用户,在无形的参与中却也成了商家的代言人、宣传者。
最后,我们能从这场活动中获得什么呢?想一想,不过在承担着传播者的同时,乐一乐而已。
所以,寒假了,还是去扎实地多看看书吧。把用扫一扫、浇浇水的时间背几个单词、看几页书。越是在浮躁热闹的社交氛围中,我们越需要沉潜下来,静心修己。
-END-
我是独舞,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