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跟着姜老师学习书法已经一个月了。按照我对自己的期许,应该在此时写一篇总结性的文字。但从上午到下午,思路理了半天,想想却都不甚满意,似乎找不到一个切入口。我在房间里焦躁不安,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外面因为天气晴朗而异常清晰的江面,差点想冲出去跑个步再回来写。此时我看到了油画架,和它上面空白的画框,自从买来后一直没用过的画架和画框,这时却给了我一股安静的力量。我在它上面慢慢涂着色彩,让自己平静下来,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在上面添加或者涂抹,形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达到自己心底愿望的那一刻,内心终于愉悦了起来。
然后就是收拾战场。把颜料和笔借助于松节油和肥皂在水池里冲洗。两手沾满了颜料,水笼头里的水哗哗流着,脑子里就顺畅地流出了几句话。我的思路也像堵塞的水笼头终于出了水一样,通了。
01
姜老师真正起念想开书法班是10月中旬。以前我没到金灯台的时候,看他在微信上发过他写的字,感觉挺好看的。后来创办“毛毛哥哥讲故事”,这几个字是他在尝试各种写法都不满意后,直接用手指头蘸墨写的,写出来的字童稚朴拙,一派天真,跟字义很相称。他跟我说过他在大学里曾经用毛笔记过课堂笔记、以致有墨水打翻弄污了所有课本的光荣事迹,使得我相信他练书法是真的下过功夫的。
然而做课程毕竟是另一回事。在这之前他已经做了很多个新项目的决定、然后又亲自否定,所以我对这书法课也并不看好。当他和小林忙着把书法微课在公众号推出来后,我转发时以调侃的语气说:不知道这个“奇葩”能结出什么“果”。这句话也不幸戳中某欢同学暗落落的心理。
最后书法课还是敲锣打鼓地开张了。在朋友圈里吆喝了后,有三批人组成了他的小徒弟:他认识的人,有他的同门学弟学妹,有他的同学;我认识的人,有跑步班和写作班的网友;我们都认识的人,就是学生和学生的家长。
02
因为评字的标准不同,我们把所有学员分为了三个群:成人软笔、成人硬笔和少儿群。孩子因为初写字,可能要求要严格些。字的结构和笔划要有一个把握,不至于跑偏了。但在成人群里,大家不拘于什么体,只要你写,姜老师就给你作评。慢慢的,他的评论就成了一个亮点。
看字看心,以字观人,基本上是他评价的标准。在他的评价里,什么体不重要,结构好坏也不是特别重要,笔法更甚少在他的评价之列。他关注的是你这个人,和你在生活中的状态、性情和修为。他对一个人的评价,即使他跟你素不相识相隔甚远,也能准确触摸。大家都觉得很神,开始叫他“测字先生”,或者“大师”。
我也是很服气他给我的评价的。比如他说我写的“赢”字的笔划间的匆忙,我知道我确实是少了一份气定神闲,好像永远有什么东西在追着我,让我不停地奔跑才不至于害怕;比如他说我写的“牵”字,“万千顾念系于一字”,这是女儿的名字,我自然是有感情的,我写这个字时尝试一笔一划写楷书,但是觉得不够,那种感情一定要用行书流畅地表达出来才到位;比如他说我硬笔和毛笔字之间的区别:“硬笔书写的是你的生活和现实,毛笔字写的是你的心性和憧憬”,这是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却被他点破了;再比如在跑杭马前夕,刚好写了“八”和“九”字,他说我写的“八”是大风起兮云飞扬,我写的“九”有帝王之气,不管是鼓励也好,心理暗示也罢,这样的评价是会陪伴我一鼓作气把半马跑下来的。这评价,给了我力量。
03
一个月以来,自己练习书法,也有很多疑惑。他在桌子上放了三四十本书,我空的时候也会看看。有一段时间,坐公交车都带着本书看。
疑惑有三:最开始是觉得行书好写,楷书难写,一般人都说必须要先学楷书再写行书,所以自己写行书就会有种羞耻感,生怕人家说,不会走呢就开始学跑了!那到底是先学楷书还是先学行书呢?可以先写行书后学楷书吗?
第二,虽然姜老师从不拿字体笔法要求我们,但我总觉得自己底气不足,有些字表面看看是好的,但笔法上面不得要领,运笔不到位,就会觉得不够厚实。
第三,群里的老蔡写字有隶书功底,我偷偷在书上学隶书,结果学了个四不像,被他说我是在“圈地为牢”。难道学点新东西就不行吗?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写吗?是沉浸在由着自己的性子写必然会得到的他的称赞里,还是去尝试一些新的写法呢?左右摇摆中……
最近几天,他把他的高中同学王老师请来了。真是非常感恩王老师的到来,悉心帮我们点评,着重从结构和笔法上给我们做了指点,还特意拍了小视频给我们看。我也想通了一些以前不太明白的问题,比如,我现在的主要毛病是运笔不到位,也就是说,我写的字的结构还是可以的,就是大概看上去还行,但究其细部,就瑕疵很多。另外,王老师特意提醒,要多练大字,在练大字时一些笔法问题自然就会注意到了。我也试过了,写大字时是快不起来的,所以对一笔一划就特别注重。而写小字时这些笔划就会匆匆间一笔带过,起不到练的作用。
04
一个月过去了,想想自己这次练字是在小学五年级以后第一次有规模地练字,时间跨度已过去了30年,也是蛮感慨的。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想学什么就赶紧去学,不要觉得太迟了,也不要觉得学不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慢慢做到。
冬天来了,古人常说围炉读诗,那种意境想想就令人神往。
我们也可以围炉写字。
有一个虚拟的炉,和一群鲜活的人。
每到晚间便围坐炉旁,有人写字,有人评,这是一件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