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十五焦点第506天分享(2019.12.31)
生活中发现很多尬聊。比方说:
一位同事因为手机坏了,感觉特别麻烦。忍不住跟身边的同事发牢骚。
“真倒霉,平白无故的手机黑屏!”
身边同事回应:“多大点事!手机黑屏有啥倒霉的。照你说的,丢手机的那还不气死!”硬生生地把天聊死。
夫妻之间也有尬聊的。
“老公,今天单位领导抽风,不分青红皂白骂人。”妻子回到家气鼓鼓地跟老公诉苦。
“领导骂人很正常,要不咋显示权威性。”老公玩着游戏,头也不抬回了妻子一句。
妻子一肚子话又压了下去。
最常见的把天聊死,要数老妈跟孩子之间的对话。
“气死我了,今天小伟竟然不跟我玩!”儿子把书包一甩,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生气。
“他不你玩有啥可生气的,班里那么多同学,咱找别的同学玩啊!”妈妈安慰儿子。
“看见他跟别人玩我就生气!”儿子瞪了妈妈一眼。
“他有啥好的?你就这点出息。”妈妈嘟囔着。
“不跟你说了!”儿子跑进房间,“咣当”一声关上房门。
妈妈楞在哪儿,心想这儿子不识好歹,劝他咋还惹他不高兴呢。
明明是对方有话说,明明自己也在用心听他说,咋就聊把天死了呢?
把天聊死,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不会听。
俗话说“听话听音”,就是要听出对方说这件事情背后,需求和在意之处。比如说,一个姐姐说妈妈偏心,鸡腿让弟弟吃,不让自己吃。姐姐真的是想吃鸡腿吗?不是,姐姐在意的是,妈妈给弟弟更多的爱和照顾,对自己的忽视。听出对方说话时的感受和需求,特别重要。
第二个原因,是不恰当的回应方式,即不会“说”。
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有委屈,牢骚,抱怨的时候,想听到什么样的回应?想要对方怎么回应我们,我们愿意说的更多?肯定是想得到对方的理解,支持,肯定,看见我们的难处,看见我们做到之处。当对方听我们说的时候,很认真,很投入,表情跟我们同频,时时表现出认可,理解的“嗯嗯”、“是啊,就是嘛”这样的回应,我们是不是愿意说的更多了呢?
我们听到了对方的在意,委屈,抱怨,听出了对方的需求和期待,那我们就
所以,有效的好的沟通,包括“倾听”和“回应”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会“倾听”,听出对方内心的感受,想法,在意的、让他难过的事;一方面是说回应,用简单的“嗯嗯,是吗,这样啊”回应听到的这些内容。
还用上面举的例子,换个有效的回应模式试试吧:
1、“真倒霉,平白无故的手机黑屏!”
“的确够倒霉的。黑屏后手机不能用,很麻烦。”
“是啊,打个电话也没法打,你知道,现在所有的号码都在通信录里。”
2、“老公,今天单位领导抽风,不分青红皂白骂人。”妻子回到家气鼓鼓地跟老公诉苦。
“哦?是吗?”老公放下手机,用心疼的眼神看着妻子。
“骂我们几个方案不具体,让我们从新做,还说我们应该把做好的文案提前让他过目,而不是催着要。”
“是这样啊?”
“其实,我也的确做的有些草率,如果不骂我们,我还挺愧疚的。”
“哦哦。”老公很郑重地点点头。
3、 “气死我了,今天小伟竟然不跟我玩!”儿子把书包一甩,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生气。
“谁惹我家儿子生这么气!赶紧跟妈说说!”妈妈心疼地跟儿子说。
“不就是咱院里的小伟!”
“小伟?”妈妈用探问眼神的看着儿子。
然后儿子一股脑儿把学校里发生的事跟妈妈说了个遍。
“嗯嗯,那你有啥打算?”妈妈听儿子说完,问儿子。
“其实也没什么,明天再说吧。我先写作业了。”儿子抓起书包回到房间里。
通过对比,您发现前后两种方式有何不同呢?是什么让后面的这种沟通,对方愿意聊的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