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有一个理论叫“灰人理论”。灰人理论主导的学术态度是“反对刻苦”,你要做到不努力也智慧过人,或者坦然面对自己的极限,接受一个四等的学位,如果你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位而发奋努力,就会被人们视为“灰人”,这是牛津大学字典里最差的一种称呼。
如果你是一个天分很高的,你想研究普通人研究不了的领域,牛津大学是全力支持的,如果你没有这方面天分,你非要通过努力去弥补这个,这样的人就叫作灰人。
这种灰人就是在浪费生命,因为即使你再努力,这辈子也达不到那高度,你可能从一达到三,但你这辈子都达不到十。
霍金就是这样的天才,他在思考,他思考一秒甚至比你思考一年都有效。霍金自己曾经算过,他大学一共用在学习上也不过一千来小时,算下来不过每天一小时。
都说比你优秀而且比你还努力的人可恨,但是比你优秀却不如你努力的人更可杀。
如果灰人理论真的成立,那么我们的教育恐怕很大程度上在违背人性。
我们一直被灌输的“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就成了笑话,勤奋和努力就成了很不人道的事情。
天才少年,学习型选手,这是真实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坦然接受我们只是一个平庸的人,无论怎么努力,我们只能比原来提高一点,但是终究是有限的。
我们是跟自己比还是跟别人比,是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从事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还是尽量跳的高一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天才固然可遇不可求,起点就高,可是身为一个平庸的人,我们也有积极向上的权利,谁生来都不是为了平庸的,谁愿意被人说成是一个平庸的人。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在自身条件并不突出的情况下,最终逆袭,成了最优秀的士兵。
现实生活中,王宝强也完成了从草根到明星的逆袭,活出了精彩人生。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们需要努力,重复某个程序,反复强化训练,才能成功。毕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么,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灰人理论”把先天不够聪明,想通过努力而取得更好更高成就的人称为“灰人”,他们不主张违背天性,不希望人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违背人性的努力上,主张认清自我,享受人生。其实,这个理论也挺好,还算是比较人性化,只是与我们的传统相违背,大家会觉得太消极了。
灰人理论只是反对勤能补拙,如果你不够聪明,也不努力去弥补,你坦然接受自己确实智力能力有限的事实,那么你就算不得是灰人了,这么看来他们反对的是勤奋努力,而不是嘲笑大家的智商。
努力就要被嘲笑,这的确也不新鲜,现实之中也会碰到。很多时候当你想努力做一件事时,总有人会嘲笑你不是那块料,劝你放弃,这里边有善意的提醒,也有打心底就不盼着你成功的嘲笑。
其实我就是一个“灰人”,我也讨厌做灰人,但是没办法,本身不聪明,能力智力有限,还有点不屈服的倔强,怎么办呢?只能是努力的勤能补拙,提高自己,我总不能因为自己不聪明就干脆放弃吧。
在中国,大家并不喜欢聪明人,即使你比我聪明也只是小聪明,谁愿意心甘情愿承认自己比别人傻啊,大家喜欢勤劳勤奋的,因为你的聪明我追不上,你的勤奋努力,我完全可以学得来。
有趣的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成功了,这时他的成功只归结为聪明和勤奋中的一个,你只能从中选一个,你会认为是哪个呢,恐怕这时大家又会选那个人是聪明的,因为承认他聪明总比承认自己懒惰更容易心安理得,不是么?
你们是不是灰人啊,反正我是,不丢人吧?希望不丢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