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屋外刮起大风我心里就暗自高兴,随风过后我就可以站在北莽原上清晰的看到天边远处的大山,听奶奶讲它叫南山,因为大山在我们的南边方向。
当时就在想,山的那边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如书上说的那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它的名字叫——秦岭。
秦岭长约一千五百多公里有余,被人们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能有这样的口碑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它是中国地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南北分界线,俗称“南橘北枳”讲的就是秦岭的故事,以秦岭为界南北温度、气候、差异性变化大,导致山那边挂满红通通的橘子树,移栽到山北边就变成了一个个又小又苦的小果子里面全是籽。
过了马召,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爬着坡,伴随着小时候的疑问,我独自沉醉在这美景之中欣赏着大山的一草一木,她犹如一位年轻的熟妇用她甘甜的乳汁孕育着她的孩儿,使这些娃们长得有姿有色,美丽,漂亮,动人。
据说秦岭共有大小峪口七十二个,还不算有些小峪口,从马召进峪这只是秦岭七十二峪口其中的一个峪口。一个急弯拐过之后让我不由的被眼前景象惊呆了,若不是身临其境绝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大自然简直是鬼斧神工雕刻出这么美的一幅作品。
“叮铃铃”“叮铃铃”的声音在山谷里隐隐作响,逐而清晰逐而模糊。听,响声越来越清脆了,突然前面路上冒出一群牛儿挡住了去路。牛儿们懒散得在路上来回游荡着,看似是一群散养的红牛。原来清脆的铃铛声是拴在牛儿脖子下面的铜铃所发出来的。
这个道理我曾听父亲给我讲过,说是牛儿经常喜欢去草丛最茂盛的地方吃草,茂盛的草丛同时也是蛇最爱出现的地方,所以牛儿脖子上拴铜铃其一是给蛇引路;其二是防止牛儿在牛群中走散丢失,主人可以根据铃声沿途寻找将之带回;还有种说法是防止夜晚有人来偷牛。
村民手持长鞭,头顶草帽,听着陕西特有的秦腔戏曲,走到跟前时我放下了窗户玻璃,礼貌性得向村民挥手打招呼问好,村民点头微笑表示回礼,虽粗犷的皮肤下露处了黑黄色的牙齿,但还是遮挡不住村民善良的本色。
不远处的山脚下坐落几间土坯房,应该还住着人家,看似简陋却将屋外收拾的井井有条。屋后放养的母鸡“咯咯蛋”“咯咯蛋”高兴的叫着,像是在给主人报喜自己下了蛋。门前的河水静悄悄的流淌着。特别是河上面的小桥整个桥面都是用树枝编的甚是别致,一看这家主人也是花了功夫来给自家修这条路了。这幅画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看到这一幕时我突然羡慕了起来,主家的这番惬意让我十分佩服。有了想隐居的念头,心想等我老了是否也可以像这家主人这般一样,隐居于此。过着与世无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门前种点有机蔬菜,屋后养几只母鸡下蛋吃,公鸡杀肉吃,吃水下河挑。
自工作以来一直想驾着车,带上家人来场说走就走的短暂旅行,却因为各种琐事缠身没能实现。今日难得有机会,此次进山也算是解了我少年时心中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