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书生告诉我,长沙五一路夜市地摊,据说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想去探地摊盛况。
想到每个星期二都有实用心理学实操课,我也赶一回时髦,开课同时启动课堂上的跳蚤市场,学员闲置物品内部流转。
即兴定了几个规则:
1.流转物品一律10元一份。
2.物品成色须八成新以上,清洁清爽。
3.暂定范围:包包,衣服,饰品,小家电,护肤品。
发到共修群里,一上午大家讨论得热闹非凡。
有个运动锻炼坚持得很好的男博士说,他要去初高中学校门口摆摊,接的生意是:专业教训家长。
大家都觉得这个摆摊生意有得做。有些家长将孩子当圆梦工具,当学习机器,唯独看不见孩子做为活生生一个人的需求。
在我所接的孩子咨询个案里,99%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父母不面对自己的问题,拼命地用各种方式整孩子,直到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做心理工作久了,看看孩子的眼睛,大概就知道孩子是什么状态,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
许多孩子的目光,躲闪游离,甚至很空洞。可想而知孩子的生命力有多弱小。
人的容貌,30岁之前遗传因素影响大,30岁之后的容貌,由心决定。所以看看家长的容貌,大概就知道家长是什么性格模式。
有些家长,面容麻木,不知道情绪和感受是什么,永远都在讲着道理,证明我是对的,我是为孩子好。
有时候真心觉得,父母这个重要的身份,是最需要专业学习培训的,大多数人却凭着本能养孩子。
《都挺好》电视剧中的苏明玉,从初中就开始对抗母亲,逃离家庭,却不知不觉活成了她恨着的母亲样子。面对爱情,她敏感疏离又居高临下;面对生活,她对自己狠,对世界也狠。
没有觉察,人更容易在家族模式里轮回。
想起一个笑话,有个孩子对父母说:“有些鸟儿,自己从来就不飞,它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飞,却拼命打着自己生的小鸟,要小鸟飞。”
笑话其实不好笑,倒是很贴切地隐喻了有些家庭模式。
父母一口污言秽语,言行举止多有不端,教育孩子五讲四美。
家里麻将声震天,吼骂着孩子好好学习。
见便宜就占,遇困难就躲,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做人要有责任心。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早已撕裂多少回。
博士这一年来痴迷于心理学,在自己教的大学生中,一直在做公益性质的心理科普。有感于孩子的心理苦,绝大多数来自于父母的模式,才有今天“专业教训家长”的摆摊幽默。
坚持带了近两年的实用心理学实操课堂,培育了许多专业有爱心的种子,他们自助助人,在自己的领域影响更多的人。为他们鼓掌的同时,我也特别开心。
每次我都会将这句话送给开启心理学助人旅程的伙伴:一件正确的事情,仍然需要自己默默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人相信,有人跟随。
有时候,有些事,坚持时间足够长就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