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
我带三岁的童童去超市,
她一路兴高采烈的往购物车里放商品,
等我们到收银台结账的时候,
购物车已经快装满了......
(手里拿着塞满几十张1块钱的钱包,看她底气十足的神情,一定是坚信能把整个超市搬回家吧,哈哈哈)
就在我们排长队等待结账的时候,
她拿出钱包,
于是,我从购物车里面拿出一盒薯片,
告诉她这盒薯片的价格是6元,
并示意她从钱包里拿出6元钱,
放在薯片旁边。
然后,又拿出一包花生糖,
14元,
再次示意她数14块钱出来。
就这样,
拿了4、5样商品,
她的钱包就空了......
思考了2秒钟,
她看一眼购物车,
突然拿起车里的东西,
一样一样地放回去。
直到只剩下她最迷恋的7根火腿肠,
还有一个她从来没吃过的鸡蛋形状的零食。
当她知道,
买这一个小小的鸡蛋零食需要花的钱,
足够买7根最心爱的火腿肠的时候,
她犹豫了1分钟。
最后,
依依不舍的把火腿肠全部放回去,
只拿着鸡蛋零食,
很满足的去付账了。
看到她这么认真地去思考并作出取舍,也愿意付出更高的价钱去尝试未知的零食,我感到很意外,也很高兴。
1、把“财政大权”交给孩子
有时候,我们总担心孩子会控制不住自己,买太多的零食,所以,我们不敢把“财政大权”交给孩子,孩子每一次购物都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能拿到钱,以为这样就能达到监督孩子的目的了。
其实不然,当钱在我们手上的时候,孩子没有自主权。那么,他会想尽办法买更多的东西,因为,只有买到手的零食,才是属于他的。于是他们可能会通过哭闹、发脾气、撒娇卖萌等方式来迫使家长妥协。
相反,如果跟孩子约定好,把一定的零花钱交给孩子做主。孩子有了“权力”,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跟大人有对抗情绪。
钱在自己手中,完全由自己做主,花完了就没有了,没花完下次遇到更喜欢的东西,还可以买,这样孩子反而会好好规划到手的这笔钱。
2、还给孩子无限的可能
有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买重复的、不实用的玩具或用品,于是,用自认为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并监督孩子的支出。但是却可能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玩具车,今天逛街看到一辆跟家里的一模一样的,孩子又想买。也许有家长会告诉孩子家里有了,又买一样的,那不是浪费钱吗?
可是,我们所认为的浪费,在孩子眼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也许,他认为别人送的玩具,跟自己买的玩具,就是不一样的;
也许,他认为以前买的旧了,跟新的也是不一样的;
也许,他认为家里那辆玩具车太孤单了,想找个双胞胎来陪它;
……
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是极其制造出来的玩具,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孩子认为不一样,不就是事实吗?更何况,相同的玩具,可能孩子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感情,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不一样的。我们无需用“看破红尘”的想法,强加给天真无邪的孩子。
玩具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孩子的快乐,也是孩子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如果买相同的玩具,能给孩子更多的快乐,能给孩子更多的发现,又怎么会浪费呢?
与其用我们有限的认知,去局限无限可能的孩子,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吧。
3、欲望不是恶魔
曾看到过这样的情形:
在超市里,有一个孩子,看到很多商品都很喜欢,很想要,而旁边的大人则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太贵了、家里有、昨天你才吃过、这是垃圾食品......结果孩子一屁股坐地上,哭闹不止。大人终于妥协,小孩也破涕为笑。
大人觉得孩子太贪心,什么都想要;于是想尽办法处处阻止,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美好的事物,谁不想拥有呢。追求美好的食物,并不是件见不得人的事;相反,它其实代表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欲望不是恶魔,关键在于满足欲望的方式。
理解孩子并承认的“贪心”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你选的这些东西,味道都很不错,妈妈也很喜欢);
然后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过这是零食,你看我们的食物金字塔,零食在最顶上,我们每天只需要吃一点点。吃多了可能肚子会不舒服)。
如果现有的资源没有办法马上、全部满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或者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实现(你钱包的钱,只能买这么多,剩下你也很想买对不对?那你想个好办法,比如你先记着,下次又有零用钱的时候再买;或者可以把你不用的玩具拿去卖,卖来的钱就可以再买新的东西了)。
如果正常的需求总是被成人评价为不堪的行为(你看谁家孩子像你这么贪心),孩子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你的否定而消失。相反,长期被压抑,孩子只能通过非常的手段,甚至扭曲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值得支付更高的价钱
有时候,看到孩子要买的零食很贵,很不划算,下意识的想要阻止。
但是,当我看到她宁可花更多的钱去尝试新鲜的零食,而不要数量更多的火腿肠时。突然觉得:她愿意为更想要的东西,付出更多的价钱,不应该是件好事情吗?
但愿她以后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为了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生活,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个一个去实现愿望。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资源得过且过。
但愿在今后的成长路上,她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更有价值的东西,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委屈求全的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
5、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朋友说,用了我的方法,但是孩子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跟预想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造成这样的情况,我想,除了细节上的引导可能不一样之外,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孩子认知水平会有所差异,而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认为100元与1元的人民币,除了纸张有点不一样之外,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可能对人民币的面值还没有概念。但是,把一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换成100张面值1元的人民币,就能让他很直观的明白,100元是很多钱。
一盒薯片6块钱,就是6张1块钱,相信孩子对6张钱,比单纯的6这个数字,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建立孩子的理财意识。那么,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很重要。(参照文章《全了!0-18岁的儿童财商教育策略》)
前段时间,还有个朋友说看了我写的文章《那些年,我们可能收到了假压岁钱!》,于是,她打算带2岁的孩子去开银行账户,让孩子自己把大额压岁钱存起来。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全家的反对,大家都担心,这么多钱,万一孩子挥霍了怎么办?
可是,她认为那是孩子的钱,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但家人的反对和顾虑,似乎也有道理,这让她很纠结。
其实,2岁的孩子,也许带他一起去开账户,会让他有储蓄的意识,会有仪式感。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对钱的数额并没有概念,所以存入大额压岁钱然后交给他也许对培养他的财经素养并没有太大帮助。
那么,可以先教孩子认识人民币,让孩子了解人民币的面值。然后把面值较小、数量较少的钱给孩子自己做主。当他明白了不同面值的意义,当他能打理好几十块钱之后,再给他几百块,甚至更多......相信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对孩子理财意识的建立更有帮助。
有时候,放手,也许是更好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