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离婚”被来讨论得越来越多。离婚率逐渐攀高,有些省份的离婚率甚至达到了60%。造成离婚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离婚并不是因为第三者这种道德伦理因素,而是两个人因为一些生活习惯和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导致摩擦不断,最后渐行渐远。
我和老公虽然没有离婚,但是两个人的相处也没有了以前的锦瑟和弦,甜甜蜜蜜。
我很难像以前那样,对老公充满崇拜,发现他到处都是优点,反而总是盯着缺点不放,把不满放在嘴边;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我气得跳脚;再加上受媒体大肆渲染离婚率攀高的影响,遇到矛盾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而是抱怨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下去了。
周围的朋友、同事和我的现状大同小异,让我一度以为,结婚时间久了以后,夫妻相处都会变成像我们两个这样。
而看完《我们仨》后,我发现,原来不是所有夫妻的婚后生活都是鸡飞蛋打,小吵不断的。
虽然都是民国时期的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但,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面临各种艰难的选择,也会在工作中受到排挤,也会遇到生活的困苦和拮据,那些在我眼里看似很艰难的时刻,分分钟夫妻矛盾就会大爆发的时刻,他们一家却能把艰难、痛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欢声笑语。
看完书后,我又细细地去反思,总结了三个最值得我去学习的家庭经营之道。
包容
曾经有人专门调查过,与另一半相处,你最容忍不了对方什么?大部分回答居然是另一半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参与家务,生活缺乏自理等一些小缺点,而这些小缺点长时间被无限放大,容易导致婚姻破碎。
受这类文章的影响,当我看见老公袜子到处丢,衣服随手放,出门忘关灯,吃完饭不洗碗,洗个脸弄得卫生间像被水漫金山时,不满的小火苗瞬间被点燃,呼啦啦地开始埋怨起老公。
“你怎么弄这样,东西到处乱丢?”“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总是这样?”这样不满的情绪传导,老公听到耳朵里也很不开心,结果就是一场面红耳赤的争吵。
那个时候,我很认为,生活习惯相匹的两个人才会幸福久久,而像我们这种,过了甜蜜期,剩下的就是无尽的互相磨合,而这种磨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效果。
但《我们仨》中,我发现钱钟书虽然是个大文学家,可他也是一个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小缺点的人,“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
刚刚到牛津,就摔了一跤,把半个门牙都摔掉了。
在杨绛先生产女住院时,他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墨水瓶打翻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台灯砸坏了,门轴弄断了关不上门。。。
这样的生活场景,我们家里也发生过类似的,我出差一周后,回到号称已经被收拾完的家里,好像依然没有可以下脚的地。。。
如果换作我是杨绛先生,知道家里的破坏后,小火苗会蹭地窜上来,眼神瞬间凌厉,埋怨顺嘴就出来了。
“怎么这么笨呀,好好呆家里怎么能把桌布染了,台灯砸了,怎么我在家的时候门轴不会坏?我刚生完孩子,一个孩子都没整明白,身体还虚着呢,你是想把我气死还是把我累死?”
当然,杨先生不是像我这样解决问题的,在她眼里,这些都是可爱的。
从轻快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她从不认为钱先生惹出来的这些祸事是烦恼,没有埋怨,她会宽慰钱先生说:“不要紧,我会”。
她用这样深深的包容让钱先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创作中,才有了以后的《围城》和相濡以沫的六十几年携手。
同样一件事情,处理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如果我对老公多一些包容,或是态度上的转变,结果也会好很多。
袜子乱丢,专门准备一个盒子让他放穿过的袜子,提醒他把换下来的袜子放好。衣服乱扔,我有生气发火的功夫其实就可以随手收起。出门忘记关灯,如果一起出门就我最后检查关灯,大不了,忘记关了又能怎样。
换个角度,不再刻意盯着这些小缺点烦恼,我会想起老公周末在家会为我做好吃的菜;无论我加班到多晚都会在楼下等我一起回家;怕吵到我睡觉,进卧室前会脱下拖鞋,光脚轻声走进卧室…
这些点滴的美好才是婚姻生活中的保鲜剂,才是能让我们携手一起走过多年后的回味无穷。
有共同的好奇心
杨先生在书中经常提到”探险“,其实就是两个人“出门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总是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
钟先生年老生病久窝不能下床这项活动也就终止了,但后来他的脚力渐渐恢复,还是会和杨先生会在工作之余,到日坛公园散步,依旧称为”探险“。
”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
有共同的好奇心,两个人在一起时会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好玩有趣的事情,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活泼生动。
两位学者一直将这样的好奇心保持到晚年,这也是他们婚姻生活的一剂保鲜剂。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呢,经常是下班后两个人回到家,点一个外卖,或者是在单位里各点各的外卖,简单吃一口,两个人窝在沙发,各玩各的手机电脑 ,我煲剧购物,他工作抖音,交流很少。
别说是共同的好奇心,可能连共同的交流话题都在慢慢变少。
有时候一个人提意说出去溜达,另一个人经常会因为工作太累,懒得动弹为由拒绝,真正两个人一起走出去的时间很少。
真的有那么忙,有那么事情要做,真的有那么累吗?好像没有,只是我们自私到不想分配时间和精力来经营家庭而已。
如果能像杨先生和钟先生一样,每天,或者是每周固定的某天,两个人下班后能一起做个饭,散个步,画个画,一起讨论一部剧或电影,或是一起去参加一些活动,寻找一些共同的好奇心,发现生活中好玩有趣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经常没有什么话题可聊。
现在每周我都会抽出一个晚上,和老公一起去散步,走一走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不再像以前那样,嫌绕远怕走错路,一定要走自己熟悉的路线。
遇见新奇的小店,我们会跑进去逛逛,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去没有去过的餐厅吃饭,发现不一样的新味道,够我们俩讨论一个晚上。
当好奇心多了起来,我和老公也变得积极起来,不时地去寻找和发现一些生活中的不同。
我们可以聊的话题从原来的工作和家庭,慢慢地扩展到更多美食美景,建筑和量子力学,平淡的生活中又有了一丝丝新鲜和不一样。
苦中作乐
杨先生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
在十年浩劫中,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朝北的破旧学生宿舍里,冬天四处漏风,很是寒冷,还经常停水停电,没有暖气。
但他们都没有抱怨,“三人同住一房,阿媛不用担心爸妈受欺负,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返了。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到的是温暖。“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钱先生继续写他的《管锥传》,杨先生继续翻译她的《唐吉德》。
“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在这些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一家三口没有因为遇到困难,环境艰苦就停止努力,而是积极乐观地看淡痛苦,将读书和工作当作乐趣来度过艰难的时光。
而我呢,有时会因为工作被领导批评了一下回家就不开心,和家里人闹别扭吵架,把工作中不爽的情绪带回到家里。
有时受到一些小挫折就自怨自艾,看自己的另一半横竖不顺眼,经常抱怨时运不济,消极的情绪影响到我和家人的相处。
我自己知道这样的相处方式不好,时间久了容易让婚姻关系产生裂痕,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如果能像钱钟书夫妇这样,在困境中去看到希望,不断寻找乐趣,不在乎许多,只是专心做好手里的事情,努力工作和学习,减少将不满的情绪带到家里。
我看老公也不像原来那样不顺眼了,他说听我抱怨的次数少了,我们之间的不愉快也慢慢少了很多。
一本书里,不同的人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我在《我们仨》中,学习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家庭的相处之道。
它让我知道,幸福美好的家庭,从来都不是天生就适合的,都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
但幸福和美满是要用心经营的,彼此包容欣赏,彼此保有好奇心,在困境中彼此鼓励,发现乐趣,在漫长的平淡日子里,才会不断地让日子有滋味,不断加固自己的家庭幸福感,不断地向着天长日久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