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长篇小说人大抵会有这种感觉:一部好的长篇小说,它的整体意境很重要。
长篇小说与诗歌、散文不一样,如果说长篇小说是一栋高楼大厦,那么其他文学类型的作品则更像是一栋栋精致的小房子。在我看来,长篇小说相对来讲,文笔可能没有其他文学类型作品那么重要,它更看重的是作者的整体谋略与宏观布局,也就是小说的整体意境。
说到小说的意境,这就多少和作者的写作笔法以及他的个人思想有关了。一个厉害的小说家,他总能够利用他的才能,将小说写成吸引人的故事,并且使阅读之人产生故事之外的延伸思索,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对人性的思考,亦或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感悟。因此,同样的故事,不同人写出来,表达出来,就必然会有着不一样的效果,而文学圈里给莫言评价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这确实也挺贴切于他的,他讲的故事都十分精彩,而他的故事背后的隐喻也是比较宏观的,无论是《酒国》也好,还是《蛙》也罢,亦或是这些日阅读的《丰乳肥臀》,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背后,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的悲苦,一个时代的病垢。
《丰乳肥臀》讲述的是上官一家人的命运,跨越的时间也很大,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六七十年代的大饥荒年代,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大浪潮时代。详细的故事细节这里不便赘述,但总的来说,上官一家的命运是悲惨的,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些个年代里,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之前,上官一家的命运可以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经历战乱,经历贫困,经历各种生离死别,贫穷落后产生的无知总是会发生一些令人想象不到的怪事。
虽然莫言的小说喜欢专挑那些古怪,令人想象不到的故事来写,虽然也是经过艺术加工,但里面的绝大多数故事原型,来自生活是肯定的。比如说上官一家各式各样的人:半截身子的,瞎眼的,为了生孩子而疯狂找男人借种的,自诩为鸟仙神婆的等等,这些人物的原型必然存在于底层社会之中。当然,最奇特的还是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金童(这个人物反而像是为了小说而编造的)。
上官金童是一个有贪恋乳房怪癖的人,一辈子靠吸食乳汁为食,他的饮食只能吃奶,其他的食物一吃就吐,而这条怪癖也一直贯穿了整部小说的始末,直至结尾——天上有宝,日月星辰;人间有宝,丰乳肥臀。抛开小说里大量性描写不讲,也抛开里面那些有失道德水准的故事不讲,我想,小说中的很多故事背后肯定有它自己所隐含的寓意,至于具体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了。
读莫言的小说,很多时候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因为他小说中故事的选择基本上是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当然,这些无可厚非,如若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许多伟大作家的作品中都会写一些社会上偏向阴暗的东西:村上春树也好,马尔克斯也好,米兰.昆德拉也好,大抵都是如此!其实,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无论是繁华至极的美国,还是贫穷至极的非洲,无论是落后挨打时代的中国,还是处于繁荣昌盛时期的现代中国,当你把社会拆开成一个个的家庭,甚或一个个的人来观察时,总是会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生悲剧发生。这便如同一个人身上的暗伧一般,这些悲剧故事就这个社会里的暗伧。作家,总是喜欢寻找这样的故事,并且通过自己的思想凝结成文字表达出来,往往这样的故事也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更能引起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当然,追求快乐幸福是人们期望的,就如同人们总是会去追求光明一般,可黑夜也是无可避免的,有日出也就会有日落,有出生就会有死亡,有人就会有着无尽的纷争,也就自然而然会有着各种人生悲剧,所以佛中才会有众生皆苦一说。佛这一说是超越在生活之上的理念,正如克里希那穆提对人们所说的爱一般,爱是你爱你的孩子,然后将你的孩子送入战场,在战场中去杀其他人或者被杀?不是,这不是他所思索的爱,他所思索的爱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的爱。我想,伟大作家的对于人生悲苦的思索也大抵超越普通的悲苦之上了吧!所以,那些作品看起来荒诞,可又令人感动,引人深思,同时蕴藏了作者背后更深邃的思想!
说起荒诞,还是想说一说读完《丰乳肥臀》之后的一些感受。虽然《丰乳肥臀》可以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作,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它也是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之一,但与我所阅读的其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作品相比,却难以算得上经典。《百年孤独》阅读完之后我跌落在深深的人生孤独之中难以走出;帕克.怀特的《人树》读完之后我难以从那种人生的厚重感之中走出...这不单单是作品的隐喻性,作品的宏观布局莫言的作品不差,那么为什么读完这篇巨著之后我却没有那种深深的跌入感以及难以走出的情绪呢?
我想原因大概是:《丰乳肥臀》前期对故事的描写很吸引人,并且从他所臆造的意境氛围来讲,他确实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神秘,荒诞的故事背景。说真的,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在看到前面百分之二十多的时候,我真的有些许地感受到了《百年孤独》的影子。可是故事到了后期,特别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故事,或许是因为离我很近,我甚至在幼年时期经过了那个年代,所以,我对后期的故事感到有些做作,更像是为了凑字数而写,为了完成故事而写。当我阅读时产生了这种感觉之后,那么这部作品就注定不会令我产生跌入感和难以走出感,因为在这个时候,我已不自觉地走出小说了。正是这种我认为做作的感受,使得我对这部作品有一种不连贯性的感觉。前面大半部作品将我带入到了一种很好的由于作品背景而产生的意境当中,可是后面一小部分作品内容却无法给我那种感觉,这就好像这是一部裂开的作品一般,它无法做到如同前面描述过两部作品那般给人一气呵成,能够完整性地融入作品之中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里,已经是相当独特且经典的了,我想往后很多年里,都将很难有人能超越他。
PS: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抨击《丰乳肥臀》的文章,大抵是说将那个时候的革命军写成了暴徒,把日军写得反而更加文明了,并且那位作者还详细地列举小说中的一二三四点:比如他把投靠皇军的沙月亮和大姐来弟写成了具有血性的英雄,而把抗日爆破大队的人则写成了阴险小人;把司马库写得有血有肉,把正规抗战军队的鲁立人也写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使尽各种手段的阴险小人,等等。关于这部长篇小说,我没有细致地去阅读,从审慎的态度来说,我自认为没有发言权。
但有一点,我觉得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写作时信念的偏颇就只在一瞬间,至于如何把握这个度,这就是那些所谓的作家所应从自己内心去把握了。比如说写人生的苦难,特别是解放前期,中国经历着巨大苦难的贫穷落后时期,无论是匪患,还是军阀战乱(就如同最近在阅读的《文城》那般,土匪不也是杀人如麻吗?他们也有屠村的行为,他们也贱淫妇女,他们甚至还会将人剖心挖肝然后将其炒着吃),这都给人民带来了深深的苦难。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多少也明白,写作者,最为讲究的是思想上、心性上的自由。但是,写作者,在写作构思所产生信念这一瞬间,我们却不应发生偏颇,否则,容易以偏盖面,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特别是关于那个年代关于日本的,日本人那些年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已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想想731,想想南京大屠杀),可小说里作者都根本没有提到过,反而将我们自己的黑暗、劣根写得极致的详细,我在读第一遍时,在读到中间的一些情节时甚至有那么一瞬间居然会有感觉日本人统治或许会更好的错觉(大抵就是中国人更低劣,日本人要更文明的错觉)。因此,个人觉得这样对小说意境进行构造,确实不太合宜。
我想起了萨特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的拒绝并不是什么仓促的突然行动,我一向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目前文学战线上存在的文艺斗争是为东西方两种文化和平共处而斗争...我知道诺贝尔奖金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奖金,但现在人为地成为了这样一种奖金...客观上成为一种保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的荣誉...如果我接受了诺贝尔奖奖金,或许就等于被收买了。
如此细细看来,西方本地人都如此说,那么,诺奖的含金量和客观性又能有几份真呢?再回想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中国人:高行健和莫言,他们两人的作品确实都可以作为东方叛逆的典型,这一切是不是都与萨特的说法不谋而合呢?一切都不得而知了,但这本书给我的总体印象多少还是有些专门只抓着中国社会阴暗面不放的感觉,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解放之后的事,解放之前的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太过久远,我们只能从资料中了解,可是解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些许的年代还是自己所经历的,确实也存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黑暗面,但同时那个时代也存在着更多的阳光,积极向上的力量,如果全是如同莫言所描述的那么黑暗不堪,那么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也不会有着现在富强的中国。
当然,《丰乳肥臀》没有高行健的《一个人的圣经》那么极端地只抓社会的阴暗面来描写,但多少有些那种味道,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莫因为这书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这样的书一旦全世界流行起来,那么,全世界的人们在阅读了这部小说中会读出怎样的一个中国社会呢?他们透过这部小说又将怎样看待中国人呢?我承认我们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但他们透过莫的文学作品看到的中国一定会是一个带着偏见的中国社会。
2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