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自书告身》为楷书纸本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尚有争议),全文共三十三行,253个字(不含其它跋款等)。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该帖作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属颜真卿晚年(大约71岁)名作之一。此时颜真卿楷书独特的风格早已形成并稳定。
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告身也称告身状,是政府委任官职的昭告公文。该作品一般简称"自书告身",也有的称为"太子少师告"。"自书"是自己书写的意思,应该是皇帝下旨,由他本人书写。
文中内容大约是:太子的品德学问很重要,颜真卿无论是德行、学问、经历……都可堪追古、服众,且是朝中老臣,出于爱护和体恤,特授予"太子少师"这个荣誉,以示表彰。
全帖端庄朴厚,苍劲有力,蕴含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承袭颜体一贯特征,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较近,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略宽。纵列细看并不是严格垂直,有几行下端略微向右偏离中线,然而紧接着的一行又利用文字的排列重新将倾斜的势头拉回来。同一列上的字也左右参差,力图让字看起来整齐又不僵硬。每个字的大小不一,显得错落有致。所以全篇合起来看依然十分端肃,显示出作者自如的章法控制能力。
虽是公文,受文体格式的限制,颜真卿的字还是展现出了自己外朴内精的特色。每个字笔画粗而有力,笔画藏锋为主,中锋行笔居多,看起来气力弥满(十分Q弹)。细节处理却并不荒率,笔画搭建宽和不局促。大约是受篆隶等书体特点影响,这些字谈不上严格的"横平竖直",所有的横都有向右上的倾斜度,所有的竖也几乎都带有弧度。点画的锋芒收敛不外露,撇划有个向下压的势且将力送到了笔画的末端,捺划的末端也有向下压的势。钩画特征是钩尖短小尖利,状如鸟嘴,下部重顿,呈垂露状,古朴浑厚。有些钩稍出锋,有些钩干脆不出锋,将其隐迹于竖中,含蓄而凝重,筋力内含,锋隐势存。折画以圆折为主,挑画起笔较重,出锋较短。笔画之间有些许连带之意,是"楷书宜当行书写"的明证。综合以上各笔画特征看来,会觉得字的结体有点圆乎乎的。这种形态上的朴拙之态也许这就是追古之感的来源吧。
对比其早期作品《多宝佛塔感应碑》,风格已是大为不同,点划锋芒收敛、字的体态丰腴、结体开阔舒朗。
《自告身》其成书已是中唐时期,唐朝已由繁华的巅峰开始缓缓下行,社会内部矛盾日渐尖锐。这个时期的文艺作品已不再像初唐时期那么浪漫、张扬,而是向沉郁的现实主义转变。但大唐毕竟是大唐,他那雍容的气度不减。主要活动在盛唐到中唐之际的颜真卿,其书法与堂皇的盛唐气象密不可分,壮美苍古,顶天立地。作为一位承前启后、变古通今的大师,他倡导新的审美趣味,开创了雄强书风。更有趣的是,其书法与其人格魅力交相辉映,说不清是人格成就了作品,还是作品代表了人格的具体化。从而使颜真卿的书法具有更丰富的艺术审美空间。
丁酉暑假作业
201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