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个年级我带过5个,同年级不同的班也带过,无论哪个班,情况都一样——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不需要老师操心的孩子在学校“最亏”)。
一年级开学四天了,有表现好的孩子,也有表现不好的孩子。对于表现好的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批评加鼓励,并随时找机会表扬。
有两个孩子,刚来表现并不好,说话、吵闹、跟其他小朋友闹矛盾……在课堂上我随时盯着他,在课后及时关注他,一节课就他的名字都能叫好几十回,但在我批评、表扬加鼓励的威力下,进步非常大渐渐地,他的名字我叫的越来越少,眼睛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他的关注度也随之减弱,有时我“不小心”看到他,会随之一愣,感觉好久没见他似的,如果他上课不回答问题,我连他上课的表现都回忆不起来。紧接着,他离开了我的视线,更准确地说是我的视线离开了他。如果这个孩子稍微懂事一点、听话一点,我对他的关注也一定会越来越少。并不是不想,而是教室里总会有几个孩子随时都会引起我的注意力,此起彼伏,而我注意力却有限的。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明知故犯,因为这样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老师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注意到他。
带的班多了,也了解了,懂事的孩子,上课总能认真听,不管你讲得是否有趣;课后总会照顾好自己,不管外界因素如何;当老师需要“撑门面”时,第一个想到的找的总是他们;老师的眼里却总少了他们的影子。教育学用不到他们身上,管理学用不到他们身上,心理学也用不到他们身上,对于他们而言,老师就上上课就好,其他不用操心。反之,调皮捣蛋的孩子最“赚”,老师总盯着他们(虽然他不愿意),总叫他们,总“收拾”他们,于是,跟他们说得最多,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思最多,名字叫得最多,有时,晚上做梦都会梦到他们。而他们呢,带着老师被校长批,被主任批,被门卫师傅批,当然,他们让老师学的理论有了实践的机会(数年之后,最惦记老师的也是他们 但这是后话)。
所以,孩子懂事,最让人心疼。
【课程】
1.晨诵《拉大锯》,读得时候挺好,但做动作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太高。
2.日课《我是小学生》。
3.午读《亲爱的下鱼》并读写绘。
【引导】
1.站队不好,总得强调纪律。
2.上课小动作的有5个,而且是说不听的那型。
【家校合作】
红蜻蜓家族成员给教室里准备了卫生工具和整理箱,这样教室规范多了。
开始迷糊了,睡觉。还有好多没记录,明天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