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早已享了“无用”的福
最近在“观自在”的文章里看到这样的话语,100年前,你若是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什么用,他必定只能回答:“不知道。”但如今,全世界都因相对论而蒙福,核电站、核武器、医疗核磁等无不受相对论影响而发展。
这样的事例,带给人很深的震撼,同时又给人辽远之感。一方面,我们对这种“今昔不知有何用,未来幸福全靠它”的事例肃然起敬,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很难把自己与这样的事例贴合,因为我们都承认,自己是普通人。
其实,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有用无用”的基准在我们心中的根基太深。的确,多数时候,我们在意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对今天的我们是“有用”的。
2. 有些伟大,需要历史的追认
如果说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太过于遥远和遥不可及,我们不妨来追忆另一桩情节。
80年代的时候,中国第一部大型古装神话剧《西游记》横空出世,轰动全国。直至今日,人们对其中的片段、情节、歌曲等依然津津乐道,甚至如数家珍。而令我们意外的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的诞生,离不开导演杨洁一次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据理力争。
因难以调和的理念差距,《西游记》中的情节、歌曲在当时受到过强烈的质疑,这样的质疑声甚至有不少来自杨导演的上级。本着对艺术信念的执着坚守,杨导演表现出“铁娘子”的风格,顶着来自外部和上级的压力, 保留了很多在当年被诟病却在今天成为经典和亮点的艺术内容。
这样的坚持值得吗?当然是值得的,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但在那执着于追求的当口,在这种坚持的对立面赫然挺立的不是“有用无用”这样宽松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被留存,会不会被打击”这样泠冽的问题。
从我们现在普遍讨论的“有用无用”的角度来说,妥协,意味着少受些攻击,或许还会多受些庇护;坚持,则意味着可能被排挤和否定。真要以“有用无用”来权衡,该怎样选择是显而易见的。但杨洁导演选择的恰恰是一条“死磕到底”的路,一条极可能让自己捞不着好处还被声讨的路。
要问她这样选择有什么用处?《西游记》在这30多年里的影响力回答了一切。
远至“相对论”的诞生,近至《西游记》的问世,都向我们昭示着《白说》中的一句箴言:“有些伟大,需要历史的追认。”同时,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揭示着一种源自心底的热爱之情。
3. 平凡的我们,也要构造远见
回到现实生活的轨迹中,我们多半还是会觉得“伟大”的东西对个人而言太飘渺。我们对“当下有用”这件事的惯性和执念也很难被摆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还是在校生的时候,家长的殷殷期望都寄托在一门门功课上,成绩名列前茅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而当我们毕业、工作,从事一些与当年课业无关的职业时,如果再去触碰那些在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家长可能都会抛来一句:“有什么用?”
学生之所以会累,会有负面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周围环境都在强调你“强不强”,却很少有人关注你“喜不喜爱”。
白岩松老师提到过,他的儿子选修的是文科,但对物理很感兴趣,所以大量阅读物理类书籍,这便是“开卷有益”。
生活中,我听到高中生的家长谈论说,自己在家要求孩子只专心学习自己选修的科目,对那些不加入高考应试的“副科”,不许花费太多时间。
当然,每个孩子有各自的特点,每位家长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策略,哪种方式更好?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是,这种为应试而学习的习惯在多数人的学生时代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很多人在成年后,走向社会后,依然沿着“有没有用”的思路决定自己时间、精力的分配方式。
当然,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真正的“有用”见于“无用”的积累。但要奠定这样的理念,依然需要我们心存一点“远见”。
4. 热爱的事,岂可轻言成败?
“有用无用”,若只看眼下,则许多事情都是“无用”的,但若放眼“一生”,结论又不同了。
游本昌先生在60出头的年纪完成了《济公游记》的拍摄,并因此而挣得不菲的收入。然而,他没有用这笔钱“颐养天年”,而是将金费全部用于投拍一部哑剧。哑剧在连续剧领域是坐冷板凳的,片子最后没能顺利卖给电台,所有投资都“打水漂”了。但游老师说,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用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拍一部被冷落的电视剧,这件事“有用”吗?仅看世俗成败,似乎不仅“无用”,还叫人唏嘘。但游老师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表演事业无悔的热爱。如今,八十多岁的游老依然精神矍铄地为创作、表演而忙碌,并发愿,要终其一生在自己所爱的表演领域不辍耕耘。
我们可以静心对比和思考一下,用一笔巨款享几十年“清福”和用几十年时间不断地做自己热爱的事,哪种人生更饱满,更富有呢?
5. 有用无用,己见自通
我们多数人,眼光可能不会放得太长远,但放眼一生还是有必要的。一生,也许不算太长,但也足以探索长远之“有用”,短期之“无用”。
我们的职业可能只有一个,且职业的生涯也很有限。也正因如此,我们不是更需要有一桩或几桩令自己真正热爱的事,陪伴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吗?这样的事,可以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业余爱好,甚至可以是自己小时候不擅长,长大后却拼命“死磕”的某个专业。
这样的事,自然无法立竿见影地显现某种“效益”,你说它有用吗?
它却能让我们过得更带劲儿,并让我们在这未知的一生里更有目标感和愉快感。能够如此,难道还算不得“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