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诗句,它体现了屈原不畏艰险的“求索”精神,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无数的先驱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奉献和牺牲的一种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代代相传。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十分同情贫苦的百姓。屈原后来官至左徒,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振兴楚国大业,他对内辅佐当时的楚怀王变法图强,内举贤能之才修改法度,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曾经一度使楚国出现了国富民强的局面。
楚齐联盟,使得当时最强大的秦国,也不敢贸然对两国釆取军事行动。为了瓦解楚齐联盟,秦惠文王派出了张仪出使楚国,来游说楚怀王。张仪来到楚国,花重金收买了楚国重臣靳尚,公子子兰,他们哄骗楚怀王说,只要楚怀王断绝齐国的联盟,秦国愿意奉上商於六百里的国土给楚国。屈原看透了秦国的险恶用心,坚决反对与齐国断绝联盟。于是张仪、靳尚等人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诽谤污陷中伤屈原,致使屈原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屈原被楚怀王贬为三闾大夫,逐出了郢都,开始了十四年的流放生涯。楚国和齐国断绝联盟后,张仪撕毁了口头协议,楚国没有得到秦国的任何土地。楚怀王非常生气,倾全国之力去讨伐秦国,结果,反而被秦国杀得大败而归。从此国家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抗衡强秦,只能割地求和。
屈原被流放后,依然十分关心楚国的命运。他在《桔颂》中写道:“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他以橘树作为榜样,表明了自己独立于世,保持清醒,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和理想追求。公元前296年,楚楚怀王死于秦国,继位后的楚顷襄王,继续向秦国割地求和,致使楚国的国土面积逐渐减少,国力更是日渐式微。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兵攻下郢都,楚国灭亡。屈原在听到郢都被攻陷的消息后,悲愤万分,于五月初五自沉于汩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新的时代,同时,他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对中国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的明珠,光辉的篇章。
“屈氏己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之后,当地百姓们划着船,一面打捞他的尸体,一面将用叶子包着的米投放到江里,希望水中的鱼儿不要去吃屈原的尸身。后来,到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以此来纪念屈原,这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作为当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屈原高洁的品质,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坚贞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后世的人们,他的精神也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之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25)篇1240字,累计3193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