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笑话:一个孩子过满月,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能做大官;有的说,他将来能发大财。总之都是吉祥话,偏有一个呆子说:这孩子早晚要死。结果被主人打出去了。
其实,只有呆子说的是千真万确的实话。实话总是很不好听。
如果我们小时候有人说,你只是个平庸的人,我们父母想必很不高兴。
如果我们年轻时有人说,你只是个平庸的人,我们想必很不高兴。
如果现在有人跟我说,你只是个平庸的人,我很高兴,因为这必定是跟我很亲近的人。
没有一个家长不望子成龙的,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生来就会庸庸碌碌的。但很遗憾,这是现实。
本熊记得中学时有个同学,别的科目学得也一般,就是数学强,而且不是一般的强,很强。我们还在纠结中学时的题目时,人家大学的数学都搞明白了。问人家怎么能明白的,人家也说不出来。
我相信,他确实说不出来。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就像有的人就是不记路,有人记路;有人心算强,有人就是数字糊涂。
我真是见过什么都强、就是数字糊涂的,和那个什么都一般、就是数学强的同学一样。
大科学家玻尔用三角形打比喻,把搞科学的人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正三角形,上尖下宽,基础扎实且头脑敏锐,爱因斯坦属于这类;第二类是两个三角形一正一倒叠在一起,就是菱形,基础不太扎实但头脑敏锐,他认为自己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两个三角形一倒一正叠在一起,基础扎实但头脑不敏锐,大多数科学家都属于此类;最后一类是倒三角形,基础不扎实、头脑也不敏锐。他说最后一类人给他当助手都不要。
如果对应上面这个把所有人分成四类,基本也一样。最出色的那一类人凤毛麟角;第二类也很难得了。属于前面这两类的条件是头脑敏锐。
而第三类和第四类的共同点是头脑不够敏锐,其差别无非是基础扎实与否。
因此,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穷其一生,所争取的无非是通过努力成为第三类人。
本熊从小就毫无特长,音体美一无是处,也就是爱读个书写个字啥的。但就是这读书写字,亦毫无过人之处,只是坚持在做而已。
就拿读书写字来说,真正的天才读书须有超强记忆力,且可融汇贯通。如大家都知道钱钟书的段子,有人让他推荐一些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黄书,他拿纸一口气列了几十本,信息详细。
再说个不太靠谱的,三言二拍中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王安石为震住苏东坡,指着屋中二十四个大书架,让苏随便抽一本书,随便翻一页、念一句,他来接下一句。苏东坡专门找了一本落满灰尘的书,翻开一页念道:如意君安乐否?王安石接道:窃已啖之矣!
啥意思?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下。提示一点,这是一个人兽3P的故事。哈。。。
反正王安石博闻强记是有名的。
写字光靠用功也是不行的,要有想象力。功力固然重要,但没有想象力,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没有那百分之一,九十九也是没用的。
作为主业读金庸的本熊,当然要提金老。每天在报上连载一千多字,这可不是网络小说,随便写写就算了,要前后呼应,情节不断出新才行。特别是对那些动辄百万字的大部头,要写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般人做不到。
有这样的才气才能叫写字,否则只能叫码字。
想想这个,还敢说自己是第三类吗?还是第四类更靠谱些吧。
很多年前看过刘震云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地鸡毛”。陈道明演主人公小林,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某部委工作。老家人以为他在北京工作,很有路子,总来找他办事,但他其实也办不成啥事。
有一次小林老家一个发小来了,聊着聊着说了一句:小林,我看你在北京也就是个一般人吧。
陈道明尴尬地点点头。
我专门去原著里查了一下,没这句话,但加得很精彩。(顺便说一句,陈道明演这种小知识分子也很精彩,比如方鸿渐。)
只有跟他很熟、很直、又没啥直接利益联系的人,才能说出跟“这孩子早晚要死”一样的实话。
说实话,我们都和小林一样,都是平庸的人,都别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