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归母系社会,会不会有人说:生男孩怎么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昨日看了篇《生女孩怎么啦?你家有皇位要继承?》的文章。

文中还列举了相关重男轻女的新闻事件:

A.孕妇疑因怀“女胎”,被丈夫杀害。

B.女子一心求男孩,连生8个女儿,困在产床15年。甚至,肚子“越生越薄”,皮肤被衣服擦过都觉得疼。

C.去年年末,罗尔高喊的那句经典的:“房子是要留给我儿子的!”

D.用脚踩踏残杀出生仅4天的孙女的南通奶奶。

随后作者陈述了自己在“重男轻女”家庭成长的血泪体验:

首先刚生下来,因为是女孩差点被送掉。

小时候,因为是女孩理所当然地不受重视,受尽委屈。

在自己16岁,姐姐18岁那年,为了生弟弟,爸妈选择假离婚。

生了弟弟的母亲,终因父亲的出轨而成了真离婚。

在母亲离婚后的难过日子,我与姐姐连赶回将母亲接到广州安顿好其的生活工作。随后,我凑25万加刚离婚的姐姐8万以及母亲自有的10万准备给母亲付个首付买套房养老。结果去交首期款的路上,母亲说这房子将来要留着儿子结婚,面对女儿的质问,母亲毫无愧色:“农村重男轻女本来就是这样的。”

母亲无视女儿对父母的好,即便女儿掏首付的房仍希望将来落入自己儿子手中,继承到自己儿子头上。这位母亲丝毫不顾女儿感受,对女儿能压榨就压榨,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姐姐应该供养弟弟,在母亲心中女儿始终是外人,是嫁出去的人,别人家的人,儿子方是父母财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作者悲哀于作为女孩的自己和姐姐于母亲的意义只是削骨抽筋,供养弟弟。在母亲身上感受到平等的爱和温暖的家的希望都成泡影。作者说“从来没有这么真实深刻的发现,我跟姐姐是没有家的。”“我们就是孤儿,一无所有,携手同行,有亲不能认,孤魂野鬼。”

于是,这种父母“重男轻女”的阴影直接影响了作者对要不要生二胎的选择。不生二胎只为不让自己的女儿重复自己当年的悲剧,只为女儿不要在有可能的性别对比劣势中,在父母不爱自己的疑惑中成长。


02

看完文章,我在想,只要这种普遍随父姓,随夫居、父系祠堂等父系社会主导模式继续,那么人们头脑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仍不易改变。特别在农村。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是父母唯一的女儿,我有两个弟弟。

不知是因为我是长女长孙女,还是因为我相对乖巧懂事听话,所以一直以来,我不曾有自己是女孩子而被轻视之感。

我出生时,我的养爷爷养奶奶年事已高,家中终于添了个人丁,即便是个孙女,于爷爷奶奶而言仍然是件很值得高兴值得庆贺的事,所以我一直很受爷爷奶奶疼惜。我的爷爷曾经笑言他只要活到我这孙女能打酱油,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的父亲八岁父死母改嫁,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出生意味着父亲终于有了自己的后代,家里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血缘亲人,所以我对于父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记得年幼时,父亲时常带我去县城拜访他的师父,他随手拦下在门前马路经过的大东风卡车,坐上副驾驶座后,将我抱坐好,然后一脸骄傲地跟陌生的司机介绍:这是我的“小鬼”。

也许是我在这个家“先入为主”了,所以即便三年后大弟弟的出生,也未能丝毫影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的宠爱、疼惜。

后来小弟出生了,尽管很多时候,父母会要求我们这做姐姐哥哥迁让弟弟,但这“让”更多的只是他年幼、更需要照顾的层面。而不是因为他是男孩我是女孩。

从小到大,淘气的弟弟们挨过父亲不少打骂。而我却是仅有的两次:一次是四学岁左右滑进河滩的水洼,父亲后怕,担心我淹死,责怪我不该沒有大人陪同就随小伙伴们游走河滩;一次是七八岁时我偷了堂奶奶家一个青桔子。

在我们家族里,在我们那小村子里,大部分家庭都是生有一男一女或两男一女也有极少数为几男一女。我是没有听到或看到过或者感受到很强烈的“重男轻女”现象。比如:虐待女儿,对女儿不好,不让女儿接受教育等。我所认为的男孩女孩在家庭中地位是相当的。

但是,即便我作为一个女孩子从幼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并沒有受到父母“重男轻女”的对待,但也始终清楚自己是要嫁出去的,要离开这个家的。

而真正让我让周遭那些农村女孩子们不适应开始有了外人感的应该就是你的出嫁。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按农村的风俗:父母由儿子赡养,父母去世了由儿子埋葬。出嫁后的女儿就真的是外人了,你对父母不承担任何义务,你只需要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父母,提点酒买点肉给点钱孝敬一下父母,給多给少全凭女儿女婿的心意。

正因为此,娘家会希望得到彩礼,因为辛苦养育了一番。而在彩礼上各家父母会有攀比,各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值钱”,“值钱”意味着面子、意味着女儿的能干、也意味着父母能从其中给女儿多置点嫁妆、还有可能意味着父母能从中留存一点养老钱……

而这个时候往往感觉最难受的是女儿,从彩礼开始,你会有被置于市场被讨价还价被一次售卖感。

从你嫁出去那天起,这从小到大温馨温暖的家,这宠你爱你的父母,仿佛瞬间把你抛弃。昨日还是你的家,明日便是你的娘家你父母的家你哥哥或弟弟的家。

无论一个女孩子在婚前为家庭做过多大贡献,帮娘家建了多大房子,这些都将随着你的出嫁而切割,都将归属于你的兄弟、你的父母,与你再无任何关系。一个出嫁的女儿是不可能返回娘家去与自己的兄弟争夺房产,也不可能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居住于你争夺来的娘家房子上。

而家族祠堂上也到你为止,你的孩子的姓名也不可能出现在你娘家的祠堂名录上。

出嫁的你随夫居,出生的孩子大多随父姓,孩子的财产继承权随父随爷爷奶奶……

而作为女人的你倘若生活于农村,如果有儿子,那么你便可能一直生活在这土地上,儿子是你的依靠,儿子给你养老送终。

如果沒有儿子,那么当你女儿出嫁后,叔伯兄弟不愿你死后家产落入外人之手,于是对你的土地、房产虎视眈眈,甚至于随时想瓜分。

所以,“儿子”是根,是农村女人的依靠。是一个女人能安心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仰仗。

我想,这也许可以解释文中的母亲心理层面的“重男"。

当然倘若生活在城市,一切又另当别论。

归根结底,这仍是一个父系主导社会,倘若是个母系主导的社会,还可能存在母亲压榨女儿,指定财产归儿子吗?

会不会情况正好相反?

这让我想起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来。

03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类发展到今天,据说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仍保留着古老的美好母系大家庭,这里仍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更无情杀和母系家庭中的暴力,一片和谐祥和的气氛,被赞叹为“东方母系文化家园的最后一朵红玫瑰”。

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家庭里的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祖母的后代。家庭中无男子娶妻,无女子出嫁,女子终生生活在母亲身边。

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这叫摩梭人的“走婚”。而女子在家,夜晚等男阿夏来走访,家庭成员都是母性血缘的亲人,没有父亲血缘的成员。

财产按母性继承,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关系。家庭里姊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亲的孩子,不分彼此。母亲的姊妹也称作妈妈,对自己的生父则称为“舅舅”。

母系家庭的第二个特点是“舅掌礼仪母掌财”,这是母系家庭权力分工的形式。家庭的喜庆祭典,较大的交换或买卖,除婚姻爱情以外的社会交往,都由舅舅或其他有本事的男性成员作主,家庭财产的保管使用、生产生活安排、一般家务及接待宾客则由母亲或家庭中聪明能干有威望的妇女作主。

母系大家庭的第三个特点是,摩梭人认为,由于家庭全部成员都是同一母系血缘。加之摩梭人显著的道德意识,即崇母观念的流传弘扬,全部家庭成员亲切和睦,尊老爱幼、礼让为先,宽怀谦恭。摩梭人地方的社会风尚未,从纵横关系来看,都讲文明礼貌,养成了摩梭人从小就温柔热情,举止端庄规矩,女子豪爽而重义,男子多情而内向,社会团结、和睦。

母系家庭的第四个特点是: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母系家庭一般来说人口较多,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人多了有利于家庭劳动的分工,可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家庭容易富裕。在摩梭人的传统观念中,分家意味着对祖辈老人的不恭,意味着争财产,这是十分耻辱的事,会受到世人训斥。所以,即使是几十人的母系大家庭,也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孩子们有着欢乐的童年,得到众多母亲的爱,老人们安度晚年,无愧地享受天伦之乐。

摩梭人家庭成员为母系亲属,父系亲属并不属于自己的家庭成员。

舅权:男性需要抚养自己的姊妹与其他男子走婚生下的女男。因此,摩梭人最信任的人为自己的舅舅(称呼为“阿乌”),他们称呼自己的生父也为阿乌,以示尊敬。“阿乌”在后辈眼中地位崇高,亦形成独有的“舅权”,就连生父要打女男,也要先得到女男的舅舅同意。因此被称为“阿乌”是男性的荣誉,男性要通过“阿乌”身份来确认“男权”。此外亦避免让母亲、姊妹兄弟尴尬与不和。因为同一家族中的姊妹兄弟往往有不同生父,若对他们的称呼不同,会削弱姊妹兄弟间的凝聚力,统称“阿乌”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强化人们对母系家族的认同与感情。

生母与姨母:摩梭人出生后由整个母系家庭的长辈共同抚养,对生母和姨母只有称谓上的不同,而没有亲疏之别,也常常统称为“阿咪”,有些摩梭人甚至不知道谁才是亲生母亲。对家中不同“阿咪”所生的女男,也视为亲兄弟姊妹,而不像汉人那样称为表兄弟姊妹。

父亲:摩梭人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孩子摆满月酒时,母亲需要邀请父亲出席并确认亲子关系。在过年、重大节日时,女男必须去父亲家中拜见父亲,父亲亦会送礼物给女男。女男有重大仪式如成年礼等,父亲亦必须在场。但父亲并不负责管教和供养女男,他们只需要管教和供养姊妹的女男,与甥女甥男的关系比亲女男亲密。所以摩梭人是“知父不亲父”。

04

看来,做个摩梭人真好!

看来,要让“重男轻女”现象彻底消失,从父系社会回归母系社会,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只是,悲观的是:据民族志调查显示,多数(3/4以上)传统社会采用父系制(即实行从夫居,并按父系组成血缘群体,压倒性的证据显示,在直到现代之前的整个人类历史上,父系制始终是主流和常态,母系制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例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Day15 奇诺族的故事3 “由于早期繁殖速度很快,我们的族群迅速壮大起来,族人也开始长出各种不同的鼻子。这些鼻子...
    大宝酱阅读 213评论 0 0
  • 四 乐乐在听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突然搂着我亲了又亲,撒娇地说:“妈妈,我最爱你了!”“妈妈也爱你啊!”我幸福地回...
    玲珑简书阅读 249评论 0 0
  • 离着最漂亮的110斤越来越远了 今天上午下了好大的雨,老王,我想你,愿你一切安好。 我爱你。
    蓬蓬蓬的毛毛熊阅读 103评论 1 0
  • 1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都是运气不错的姑娘,只要想干某件事,老天都会特意眷顾,当然高考除外。大学毕业,进了现在的公司,...
    桃小夭3199阅读 426评论 4 5
  • 2017年,我做了一个决定。 去学塔罗。 没有为什么,单纯的喜欢了。 1.1号开始学习。 1.6号师父帮我抽牌灵。...
    不知冬阅读 29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