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前头,这篇短文是我的作业。
作业来自《思考的艺术》。第一章的作业是,简述人性善恶。
这一点,我是支持和认同马克思同志的观点,人是社会的总和,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直白点,性善性恶取决于环境,而不是生来怎样。
家长为孩子升学择校就是鲜活的事例。
为什么家长挤破头都要把孩子送到名牌学校?除了考虑师资力量更强、教育资源更好以外,优质的生源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体面规矩的中产阶层,才是家长真正看中的资源吧: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进行有品味的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希望他今后能成为那个群体的一份子。
这个想法的背后,就是环境创造人的概念驱使。反之,家长担心,把孩子放在一个鱼龙混杂、得过且过的环境中,学习成绩差,整天玩闹甚至变成别人口中的“问题少年”,想纠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即使是性本善论的孟子,幼时也经历了孟母三迁,才成长为后来的亚圣,万世景仰。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面对人性,我更赞成它是空白的观点,是好是坏,就要看所处的环境如何,一切都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