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来说,读一本好书,听一个好故事真的能够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与欢乐。特别是那些明明你已经看过了的书,觉得自己已经了了的典故,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你又能从中得到新的知识,收获到新的观点。那你从书中得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高兴可以形容的。
这几天读书、听书又不断有了一些新的得到。
陶渊明在我们心目中是隐逸者的代表,高洁人士的象征。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少中国读书人心中的乌托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儒者,每当失意之时,都能够去陶渊明的桃花源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可是好像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陶渊明生活在晋朝。那时候的读书人受儒家种正统思想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晋代还没有科举制度,而真正的读书人是不会主动出来求官的。所谓的应聘,是要有人主动聘请你,你答应而已。主动求官是会被看作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例外的情况是上有老,下有小,有家人要奉养。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但是也只能做小官,够养家糊口即可。如果你要求太多,会被读书人看不起的。所以,陶渊明只做过一些县令之类的小官,而且时间还都不长。
他的著名作品《五柳先生传》是他自己所写的一个传记。至于为什么叫《五柳先生传》,而不叫《三槐先生传》呢?根据中国传统意象,三槐,其实所指的是指三公之类的高官。所以哪怕陶渊明家旁边真的有三棵槐树,他也不会写《三槐先生传》的。
陶渊明有一首著名乞食诗,讲他实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去别人家去,不好意思开口,主人热情招待他,他后来就无所谓了的故事。他把自己乞讨的这个过程明明白白的写出来,他不觉得丢脸,为什么做官的时候把自己穿戴得整齐一点,向前来视察的督邮行礼,他就会觉得接受不了愤而辞官呢?
这也和儒家的正统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儒家讲究的是伦理关系,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要下级向上级行礼,晚辈向长辈行礼,这是遵守伦理的一种行为。但是督邮这一官职是上级派来监督,地方官吏的。担任着一种官职的通常是一些资历不深,年纪较轻的,初涉官场的新人,如果产生一些什么纠纷,就会很容易被上级抛弃。所以陶渊明深以为耻的并不是说向督邮行礼这件事,而是向年纪不如他大的人行礼这件事,这不是儒家读书人正统思想所能够容忍的,在儒家正统思想中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乱伦。那时的乱伦就是指违背伦理关系,和现在我们所讲的乱伦并不是一个事情。原来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真正的含义在这里。
我对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颇为钟意,把它做为读书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不去真正了解文章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含义的借口。但是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言”的喜悦,才读书人真正的快乐吧。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