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为自己而活,才是最有力量的。”
前段时间,去参加一次百人培训,听到旁边的几个培训师讲一个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同事家的孩子硕士毕业1年了,出去找了几份工作,刚做几天,就辞职。
现在还在家啃老,不愿出去工作。遇到一点不如意的地方,30岁的男人,还像小孩子一样,发脾气。
这是很典型的被溺爱长大的孩子。生理年龄30岁,心理年龄只有3岁。
01
你的付出是为了你自己
不是因为孩子
父母的付出,表面上看,是一种伟大的爱,牺牲自己,成全孩子。
但实际上,也是父母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被孩子需要,才能获得自我的价值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察觉,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有一种溺爱,无视孩子的需求,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而这类孩子,你近身观察,常常会发现他们活得比较压抑。
像个小大人一样,很少能触摸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灿烂。
他们表现出来的需求,父母觉得作为一个孩子不该有这样的需求,然后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孩子。
自我感觉我很尊重孩子。
我记得自己当时在姐姐家住,上班的途中,我被一块蛋糕的外形吸引,但买完以后,我却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没有。
所以,我把那蛋糕留到了下班,给了我姐姐的女儿吃。看着她吃,我心里十分满足,比我自己吃了那块蛋糕还开心。
现在回过头来,我醒悟到,如果我做了妈妈,恐怕也会是一个溺爱型的妈妈。
我现在回想起,准备吃那蛋糕,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吃了特别浪费。
我也问自己:这个小家伙真的喜欢吃我买的蛋糕吗?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那蛋糕是按着我自己的口味买的。
我也突然明白,投射的是为我内心的孩子。我也会憧憬,如果我有小孩后,我一定给她扎各种漂亮的辫子,穿蓬蓬裙,像个小仙女。
如果自己现在不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从事教育工作,我敢肯定,我一定是个溺爱型的家长,拼命的去爱孩子。
但是,问题就在于,如果我真有孩子了,就会很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需求,即便我已经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02
孩子为了父母而活
有一种父母虽然也爱孩子,但是给到孩子的爱是偷懒,不负责任的爱。
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包办,我们也称之为包办型的溺爱。
生活自理方面,孩子已经有自己穿衣整理的能力了,也能够自己穿了,但是他们觉得孩子穿不好,需要成人帮忙。
孩子能说会道,和身边的小伙伴打成一片。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了,介入帮忙,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就是:错误永远都是别人的。
这类父母经常会无视自己孩子的能力,选择帮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孩子不动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这种包办型溺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自信,受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逃避,胆怯,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责任感。
因为孩子能做的的,想做的,他们的父母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做不到放手,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角色。
孩子不会系鞋带,是不是再也不给孩子买穿鞋带的鞋子?孩子不会用筷子吃饭,一直给孩子用勺子吃饭?孩子不会拉裙子拉链,一直不给孩子穿裙子?
我们从小到大也是通过各种对于世界的体验和尝试,才长大成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不能呢?
看不得孩子吃苦,是父母自己本身成长经历的问题。
正是因为孩子不会做,所以才要给孩子机会去尝试。
不要让你的孩子为了你而活,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03
一切我说了算
有一种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学校是”大哥大“。
这种孩子在学校比较爱指挥人,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
之前,我就遇到一个小女孩,家长放纵型的溺爱,一切都听孩子的。
她习惯了别人以她为中心。
我记得有一次,她想要和其他小朋友玩玩具,其他小朋友不乐意,然后她对其他小朋友说:“你必须跟我一块玩,你跟我玩,我给你好吃的,不然我就打你。”
后面,我和这个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的领导能力,喜于乐见。
但是,这种孩子长大后,会比较自私,她习惯别人以她为中心,并不能理解她人。
我见过很多的父母,并不能接受别人指出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我能理解父母的这种心态,觉得自己家孩子就是最好的,即便心里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哪。
就像我自己带这么多孩子,其他班级老师说自己班级的孩子哪个地方不好,我也不乐意。
人有护犊子的心态。
但是,这种给到孩子爱的方式会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见到的比较多。
长大以后,你满足不来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走向犯罪。现在网络上播出的新闻,孩子即使文化素养高,犯罪的也比比皆是。
有更多有趣,好玩 ,有用的育儿推送,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