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是那样的质朴与美丽,是那样令出生在城市的我无限的向往……
我的父母都出生在那里,成长在那里,后来由于上了大学,双双在城市定居,我最喜欢听的故事,都是从家乡孕育出来的……
一天两顿饭,晚上叫“喝汤”,也分不清早中晚的时间,一年四季,大人们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了,女人们起床的第一件事情是打扫卫生,从房间到院子,再到大门外,然后媳妇门都站在大门外,一边扫地,一边拉家常,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的孩子怎么样?谁家的老人怎么样?一丁点的“新闻”,一会就传遍一个村庄,地扫完了,话也说完了,女人们则拿上农具下地去了。而男人们起床后,抹一把脸,照例扛着农具,下地干活,一路上遇到早起的人们一边打招呼,一边急步走。要是谁家的女人们扫地出来的晚,谁家的男人们下地迟,背后老人们都会说那家是懒人,迟早要败家的。干一晌农活,女人先提前一会回家去做饭,男人留下来继续干,9点钟左右回去吃饭,叫早饭,而吃饭的时候更显得热闹,要么端着碗东家西家串门,要么一些相好的都端上碗,蹲在地上,一边吃,一边说,女人们重复着生活的话题,男人们则讨论种子、化肥、收割、打农药的事情,说完了,也就吃完了,于是又端着空碗,各回各家,饭量大的,再乘一碗,继续蹲在一起说话。10点钟,差不多结束了早饭,女人们收拾碗筷,男人们又下地去了,直到下午的2点回来,吃中午饭,家乡叫“晌午饭”,吃完午饭,则有休息的时间,说是休息,也还要收拾家里的事情,男人们喂猪、放羊,女人们洗衣服、缝缝补补的小活,到了下午4点多,男人、女人又一起下地干活去了,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来,如果有月光,可能会更晚些,7点钟回来,就不像早饭和午饭那样正规了,不会再生火炒几个菜了,而是一天的剩菜、剩饭热一下,叫“喝汤”,喝完汤后,围坐在电视机前,期盼能天天有名角的“秦腔戏”和百看不厌的“碎戏”,晚上的9点钟以后,巷子里就基本没人了,都休息了,就是为了明天能起个一大早,精神饱满的干活。
这就是家乡饮食的风俗,一代一代传下来,生生不息……
这就是美丽而质朴的家乡,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重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是那样的任劳任怨,用黑幽幽的皮肤和硬邦邦的双手,撑起一片天地;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期盼自己的子孙后代能走出去,跳出“农门”,创造自己的新天地……